首页 > 企媒文摘 > 详细内容

母亲河畔绿意浓——神东煤炭倾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样板

发布时间:2021-12-06     浏览:224

本报特约记者 刘娜 通讯员 刘海平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初冬的黄河两岸,绿黄相应,生机盎然,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景象。
  神东矿区地处黄河大几字弯,其支流乌兰木伦河穿城而过,白鹭、黑鹳等珍稀鸟类不时在湖面嬉戏;原煤仓与蓝天绿地交相辉映,油松、樟子松、大果沙棘迎风傲立,见证着荒漠上的绿色变迁,也诠释着神东煤炭集团30年来坚持绿色发展、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中的责任与担当。
   从荒漠到煤海绿洲
  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与毛乌素沙地过渡地带的神东矿区,生态脆弱,土地贫瘠,开发建设初期曾是全国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与治理区。74岁的何镇,原是大柳塔镇敏盖兔村党支部书记,留在他记忆深处的印记一直难以磨灭:“常常是第一天种好的苗子、挖好的坑,一夜风吹又成了沙地。”
  从1994年就接过环境治理接力棒的神东人,不断换苗种,沙柳、沙棘,油松、侧柏都种过,又不断摸索绿化技术,用网格固定、菌丝修复断根……
  然而,在生态环境脆弱区进行大规模煤炭开采和生态保护,当时国内外尚无可借鉴的成功经验。面对这一世界性难题,神东煤炭坚持开发与治理并重的方针,积极先行先试,不断创新与实践。
  建设初期,神东煤炭先从矿区周边的流动沙区入手,全面采取网格固沙与灌草栽植。建立苗圃,培育适合当地土壤环境的植物种群,分片治理、分步实施。沙固稳后,再对周边的小流域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尤其创造性实施的“三期三圈”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防治模式(即通过采前固沙、采中污染控制、采后土地复垦与经济造林,防护外围流动沙地、优化水土保持技术等方式),做到主动防治、系统防治,硬是将石头遍地的红石圈打造成山清水秀的大公园,该治理模式与技术荣获“中华环境奖”,并被国家水利部及黄河水利委员会大力推广。
  在资源开采过程中,神东煤炭摒弃“边生产边治理”与“先生产后治理”的被动做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探索出“五采五治”生态保护理念。
  “我们通过时间维度采后治先,水平维度采小治大,垂直维度采下治上,资金维度采黑治绿,地企维度采山治域的方式,及时修复了开采对地表局部生态环境的损伤,有效控制了开采扰动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作为矿区生态建设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生态环境管理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王义一直在琢磨创新治理举措。
  30多年的生态保护和绿色开采之路,在何镇、王义等一代代神东人的接续奋斗下,矿区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色调由黄变绿,颜值持续提升。   
  不仅创建了生态矿区、绿色矿山、清洁煤炭为特征的大型煤炭基地,给国家提供优质煤炭超32亿吨,而且建成了红石圈小流域“全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示范工程”、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等一批生态示范工程。
  如今的矿区,苍翠环绕,白鹭飞翔。行走在乌兰木伦河两岸,人在湖边走,景随脚步移,祥和而安逸,恬淡而幸福。
   在新征程上建设美丽神东
  荒漠变绿洲的背后,是神东人与自然关系的重塑和新生,书写了毛乌素沙漠由黄变绿的生态跨越。
  地处黄河中下游,工作力争上游。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立足“二次创业”新征程、绿色发展新阶段,神东煤炭掀起了新一轮生态保护项目建设的热潮,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打造“双碳”目标下高碳产业“零碳”示范矿区。
  当前,神东煤炭积极探索煤炭生产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系统构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治理模式,初步建成了上湾实践创新基地、布尔台实践创新基地、哈拉沟实践创新基地3个系列示范项目,为构筑黄河流域能源走廊的绿色生态屏障持续努力。
  金秋时节,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为主题的哈拉沟实践创新基地,游人如织。这里是近两年来,神东有名的网红打卡点。
  位于“生态神东”广场的神东湖,分深水区和浅水区,水全部来自哈拉沟矿矿井水,不仅可供游人观赏,还可为周边的树木进行灌溉。
  该基地是神东煤炭在哈拉沟矿采煤沉陷区探索建设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实践创新基地,目前已形成6万亩的规模,核心示范区面积占地1万亩,建有“山、水、林、田、湖、草、沙”7个分区和“生态环境、生态科技、生态文化”3个主题共62个示范点。2020年3月,哈拉沟生态示范基地被水利部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是煤炭行业获奖层次最高的生态治理示范区。
  沿着神东湖旁的晴雨长廊一路向南,即可看到由矸石制砖铺就的路面。每位到基地参观的客人,都会对煤矸石的充分利用给予高度赞誉。
  作为煤中伴生物,神东煤炭将矸石深度处理利用,用于沟壑填埋,待土壤复壮后移交当地百姓用于农耕种植。今年,还启动了布尔台区域300万吨/年煤矸石井下充填科研示范项目。
  项目建成后,可实现矿井群地面矸石井下集中处理与井下矸石不升井就地充填,减少废弃矸石地面堆积对环境的污染破坏,降低矿井生产成本,实现矿区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创建无矸石外排的绿色开采示范矿井。
  每建成一个基地,就是一处亮丽风景。布尔台实践创新基地就是很好的例证。该基地井田面积219平方公里,是神东矿区最大的集中连片采煤沉陷区,也是神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站在基地观景平台极目远眺,一片片排列有序的光伏板让空旷的采煤沉陷区充满生机。目前,基地已建成6万亩生态林、4万亩生态经济林及50万千瓦光伏绿色矿山示范基地,预计2022年可实现收益。
  与之同步开展的,还有西部典型生态脆弱区煤矿生态承载力、生物多样性等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
  “我们要深入进行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技术、管理、模式的课题研究和示范基地创建,着力解决黄河流域、晋陕蒙区域、煤炭行业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与难点,重点突破和探索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与路径。”神东煤炭党委书记、董事长为推动绿色发展新格局谋篇定调。
  好景金秋月,正是奋进时。随着“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神东先行示范区创建启动会”的召开,神东煤炭拉开更大力度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序幕,朝着“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目标加速迈进,一个山水林田湖草沙和谐发展的美丽神东,正从蓝图变为地图……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更多阅读>>
+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