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媒文摘 > 详细内容

服贸会来了 首钢园“亮”了

发布时间:2021-09-03     浏览:287

在服贸会召开前夕,北京市体育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发文,命名“首钢园冬奥文化工业遗存深度体验线路”和“Kappa首钢极限公园”为2021年北京市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昔日的钢铁巨人华丽转身,已变为京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网红打卡地”。

沿长安街一路向西,走进首钢北京园区,在新厂东门广场向北约500米,就是2021服贸会的“双会场”之一。服贸会期间,观众从新厂东门广场东侧的登录厅进入,便踏上了一条展现首钢工业遗址风貌的“中轴绿廊”。通过利旧改造、新旧结合,服贸会首钢园聚落式场馆群形成了独具匠心的“一轴四廊多点”景观结构新格局的新型会展空间。一幅历史与现实、工业与艺术完美契合的画卷将展现在您的面前。

厂东门作为原首钢的标志性建筑,在长安街改造中,由原址迁建于此。首钢厂东门建于1992年5月,为仿古式建筑,长38.2米,宽5.4米,高12.89米,占地面积128平方米;2019年10月21日,新厂东门广场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新首钢园区一道独特的风景,成为首钢人回望历史、开创未来的新起点。

在新厂东门广场的西侧,有一条长约8公里、主线宽4—6米、距地面10余米的空中步道。首钢空中步道利用架空工业管廊及通廊系统改造而成,是首钢园区“地下—地面—空中”三级立体慢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实现工业特色商业、办公等不同业态建筑间的互联互通。

沿阶梯而上,站在空中步道上远眺首钢园区,群明湖大街作为主路贯穿南北,新首钢大桥、首钢滑雪大跳台、“四块冰”冬训中心、香格里拉大酒店、群明湖、三高炉、石景山等标志性“网红打卡地”由南向北错落有致环绕其间,山水相连、刚柔相济,自然山水与工业遗存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亮丽景观。

向南望去,双塔结构的新首钢大桥屹立于永定河之上,巍峨挺拔、气势如虹,为北京的母亲河增添了新的活力,也为市民增添了一处休闲健身的打卡地。新首钢大桥呈东西走向,西起北京市门头沟区石担路、东至石景山古城大街,新首钢大桥的建成通车,让长安街从46公里增至51.5公里,成为真正意义的“百里长街”,也标志着拉动北京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长安街西延线工程全线贯通。大桥桥型采用全球首例双塔斜拉钢构组合体系桥,是北京地区最大跨径桥梁,也是目前中国桥梁中最宽的一座钢桥梁。大桥全长1354米,宽度达54.9米,设计双向8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

沿群明湖大街继续北行,与服贸会入口分立大街东西两侧的就是首钢制氧创新中心,其前身为北京首钢氧气厂。1958年首钢建成投产第一台制氧机,1975年11月氧气厂正式成立。46年间,氧气厂见证着首钢园的时代变迁,冬奥元素更是激活了首钢老厂区,让它们重新焕发着新的活力,而氧气厂也摇身一变成为如今的制氧创新中心。在这里,曾经保留的3350、6500、空分塔、液氮罐、氧气管、制氧主厂房等工业遗存都被改造再利用,建成办公、演播厅、展厅等多种功能的空间,与冬奥的活力相得益彰,地上总建筑规模7.6万平方米,服贸会期间,将有部分新建设施提供使用。

继续北行,首钢滑雪大跳台在蓝天的映衬下英姿尽显。首钢滑雪大跳台作为2022北京冬奥会跳台滑雪比赛项目的正式比赛场地,赛时将在此产生4块金牌,冬奥会后还将成为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场馆,成为专业体育比赛和训练场地,并面向公众开放用于大众休闲健身活动。

建成后的首钢滑雪大跳台由赛道、裁判塔和看台区域三部分组成,跳台竞赛剖面曲线与敦煌“飞天”飘带形象契合,从远处看,首钢滑雪大跳台以及四座冷却塔交相辉映,好似一条“飞天”的飘带,优美、流畅。

紧邻着首钢滑雪大跳台的就是古色古香、亭台水榭相连的群明湖。群明湖是原首钢工业系统的冷却晾水池。经过首钢人的精心装扮,这里不仅成为了一处水质清澈的人工湖,更是成为一处优美景观。群明湖始建于1943年3月,当时为配合将来炼铁及炼钢生产,修建了第二、第三贮水池,即首钢高炉工业循环水池。“群明湖”公园由牌楼、甬道、长廊、观景楼、石拱桥等景点、建筑构成,总面积23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20万平方米,陆地面积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约8000平方米,沿岸广植垂柳、雪松、侧柏、龙爪槐等乔木和花冠、金银木、连翘、紫薇等灌木和大片绿地草坪。

在湖的西部还建有荷花池,种有石菖蒲等水生植物,是野生鸟类越冬的乐园。远处的西山、厂房、高炉与近处的亭榭、廊桥交相辉映,周边的树木郁郁葱葱,使群明湖成为展现首钢节能环保理念与园林绿化成果的一处胜景。在夜景灯光的映衬下,大跳台完美倒映在群明湖中,景色蔚为壮观,令人惊叹。

群明湖北侧的空中步道长约670米,结合水体景观,利用现有管廊设置双层平台。顶层平台距地面11.7米,兼具观景、慢跑健身等功能,同时在平台南侧设置种植池,形成垂直绿化,打造立体绿化景观空间;下层平台距地面3.4米,兼具游憩和服务等功能,提供舒适体验空间。

沿着群明湖大街一路向北,就来到了著名的“网红打卡地”——三高炉。三高炉在生产时有效容积达2500立方米,如此大型的工业构筑物改造为民用建筑物,国内外尚无先例,从设计方案到施工规范无可借鉴,它的改造成功,华丽转身不仅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还开创了工业遗存改造的历史先河。


改造后,这里成为园区炼铁设备最密集、特征最鲜明、空间最震撼的区域,曾经的功勋高炉迎来了凤凰涅槃。

经过改造后的三高炉9.7米平台已成为首发中心,这里的秀场、新品发布展示、科普教育、社群交往、文化舞台等活动,受到社会各界人士追捧。站在三高炉40米平台向远处眺望,视野开阔、山峦起伏、群峰叠翠。环顾四周,素有“燕都第一仙山”之美称的石景山,以及首钢滑雪大跳台、冬奥训练场馆的“四块冰”、西十冬奥广场等工业遗存一一尽入眼帘,风景美不胜收。

紧邻三高炉的一汪水域便是秀池,作为重要打卡地,倍受游人称赞和喜爱。秀池原为三高炉晾水池,总占地42000平方米。秀池地面部分为景观水池,地下部分为能存放855辆车的地下车库和圆形下沉式展厅。在秀池西侧,原三高炉秀池“九龙头”迁移安装在此。“九龙头”由九套琉璃制品的龙头及影壁芯构成,古朴典雅、庄重大气,泄水时好似龙头吐水蔚为壮观。

三高炉和秀池通过水下廊道进行连接,地上部分采用折线形的地景建筑设计,将博物馆报告厅、临时展厅、餐厅等配套功能,以活泼的小尺度滨水建筑呈现,自然承接高炉之刚与秀水之柔,巧妙进行不同功能间的转换。

游客可由秀池柳堤步入湖面,沿以清水混凝土砌筑的首钢功勋墙拾级而下“潜入”池中,在水下展厅圆形静水院回望高炉。随即穿过水下廊道来到高炉内部,登高攀升,令人在步移景异中一览整个高炉炼铁的全部工艺流程。整座博物馆便动态地诉说开来,使人们在极度工业和极度自然的对话中,铭记首钢曾经的岁月荣光。在秀池游玩过的客人曾感慨地说:“首钢园区太美了,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鱼,风景独特。在这里游玩,不仅亲身感受到首钢百年的巨大变化,还能看到园区每一处利旧改造焕发的新活力,把首钢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融入到了设计中,形成一道独一无二的风景。在这里能看到工业的巨变,更能看到大型国企的担当。”

与秀池一条马路之隔的就是西十冬奥广场,北京冬奥组委所在地。这里原本是首钢存放铁矿石的16个圆柱型筒仓和2个料仓,以及若干空中输送通廊、转运站、空压机房等特色鲜明的工业遗存。2013年,西十筒仓改造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第一批试点,也成为首钢北京园区第一个改造项目。北京冬奥组委是第一家入驻单位。首钢西十筒仓冬奥组委办公区,主要利用原有工业厂房及构筑物改造而成,充分体现了绿色办奥理念。

为留住北京老工业的历史记忆,对原有工业构筑物进行修缮和维护,最大程度保留了工业风貌,又赋予新的办公功能,实现工业遗存保护再利用。那略显粗犷的筒仓水泥外身、保留下来的原厂房承重立柱、斜插入空中的皮带通廊,在修旧如旧的基础上被赋予了现代元素,让老建筑焕发新生,也静静地述说着这里的历史辉煌。这不仅是老首钢的记忆,更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也是更多年轻人了解新中国工业发展历史的“教科书”。

首钢与奥运结缘、因奥运而搬迁、也因奥运获得新生。行走在首钢园区,一草一木,甚至每一块渗水砖、每一个回收利用的灯罩、每一块利用废弃炉料设计的背景板,都倾注着首钢人的心血,展示着工业遗存与现代工业的创新融合。今天的新首钢,在保留浓浓的工业遗迹风格的同时,高炉、厂房、车间等建筑经创意性改造,微小的细节,都会让人体会到只有用工匠之心传承工业遗存,才能保护历史原貌,寻找新的契机,让新旧景观的融合迸发出撞色般的个性与气魄,让老园区实现涅槃重生。

从冬奥组委办公区向西行进200米就来到了石景山,这里保留着50余处文化遗址,包括晋唐时期的金阁寺、明代碧霞元君庙和众多摩崖石刻。顺山路行至山顶,功碑阁这座外形颇似颐和园佛香阁的建筑静静矗立。站在功碑阁上俯瞰整个园区,秀池和群明湖的工业景观尽收眼底。在阳光照耀下,湖面闪烁着粼粼波光,给首钢园增添了几分柔美。

沿着三高炉前指示牌向北行进50米,就到达了Kappa首钢极限公园。极限公园不仅是利用工业遗存进行改建的运动场所,也是目前北京最大、硬件设施最好的极限公园,曾来这里参加过全国滑板精英赛和攀岩赛事的大咖们,纷纷称赞这里的设施一流,并将极限公园做为自己的训练场所之一,还推荐给更多的专业人士,让Kappa首钢极限公园不断点燃激情,助力全民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在刚刚闭幕的东京奥运会上,攀岩、滑板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这也让Kappa首钢极限公园热度倍增,吸引众多极限运动爱好者汇聚于此。

在三高炉附近,还有星巴克、香啤坊、茶钢儿、大益普洱茶、全民畅读书吧、冬奥特许商店等,可以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不同需求。

始建于1919年的首钢,是我国工业发展史的重要代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首钢承担起多项科技创新任务,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中国第一。进入21世纪,服从城市发展空间布局需要,首钢启动了史无前例的“钢铁大搬迁”。十年间,冬奥组委入住园区,“四块冰”冬训中心、滑雪大跳台等冬奥设施逐步落成,三高炉、秀池改造惊艳世人,自动驾驶,科幻产业,钢铁气息的咖啡屋、书吧……让这个传统工业园区有了全新的打开方式。园区工业遗存改造中广泛运用“新旧织补”理念,从冬奥广场片区、工业遗址公园到文化景观区,首钢园展示出更多科幻元素、运动气息、人文情怀。

无论您是沿长安街在新首钢大桥桥下由南门进入,还是由阜石路高架桥向西行驶,沿冬奥组委指示牌由首钢园北门——“小西门”进入,都可以领略首钢园区独特的工业遗存之美。

服贸盛会大幕已经开启,我们在独具魅力的首钢园,等您……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作者: 孙力
更多阅读>>
+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