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8-27 浏览:374
海垦红昇农产品分拣加工厂项目建设现场。 王学东 摄
轰鸣施工的挖土机,来回穿梭的运料车,忙碌作业的建筑工人……连日来,在位于红昇农场公司的农产品分拣加工厂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如火如荼地施工建设。该项目预计9月份竣工投产,并启动槟榔收购、分拣、烘干加工等工作,这也标志着海垦热作产业向槟榔加工领域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记者了解到,海垦红昇农产品分拣加工厂项目是海垦热作产业集团成立后,与红昇农场公司进行产业协同,共同投资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
“今年,海垦集团推进垦区二级企业业务单元整合,成立专业产业集团进行内部资源整合,实现资源聚集。海垦热作产业集团自成立后,积极与农场公司对接,明确分工和职责定位,发挥各自优势,以产业协同的方式进行产业链互补,从而提升海垦核心产业的专业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海垦热作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豫说。
集资源优势 聚发展合力
走进海垦红昇农产品分拣加工厂项目现场,只见生产区厂房主体框架已经建成,工人们正在进行顶棚搭建以及锅炉建设。该项目占地总面积15.94亩,总投资近1000万元,生产区划分为槟榔分拣、挑选、烘干等功能区,计划引进自动化流水生产线,建设80个环保型水蒸气槟榔烘干锅炉,发展槟榔初加工产业。
据李豫介绍,槟榔是我省第一大经济作物,海南垦区槟榔种植面积达到30多万亩,广泛种植在红昇、红明、东路、东新、中坤、乌石等农场公司区域,资源丰富。但一直以来,垦区槟榔种植主要以职工自营经济发展为主,且仅停留在初级种植、青果销售阶段,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
如何依托农场公司的资源优势,提升农产品效益?成为海垦热作产业集团亟需思考的问题。
今年5月中旬,我省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投资新政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明确构建“3+1+1”现代化产业体系,将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纳入鼓励发展范畴,并提及通过农产品深加工等途径,促进农业提质升级,增加竞争力。
围绕这一方案,海垦热作产业集团找到了“解题答案”:依托垦区热带作物种植端规模优势,以产业融合为路径,向特色热带作物加工要效益,通过建设规模化加工、深加工生产车间等,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迈进,延长产业链,丰富市场供给,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9月,海南槟榔将进入高产期,海垦红昇农产品分拣加工厂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周边农户槟榔销售问题,收购价格预计也会比市场价略高。”红昇农场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农户手中收购的槟榔青果将直接送入生产线,烘干工艺也会采用蒸汽烘干,一改传统的土炉熏烤的方法。该加工厂年可加工槟榔干果1440吨,年处理槟榔青果6400吨。目前,公司已与多家湖南知名槟榔品牌企业达成合作协议,为其提供槟榔初加工干果供应。
近段时间,海垦热作产业集团与红明农场公司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双方多次就整合胡椒产业基地、加工厂等资源,共同壮大胡椒产业进行洽谈。
“红明农场公司下属东昌公司拥有2.8万亩胡椒生产基地,年产胡椒3000多吨,近年来打造出“昌农”牌胡椒品牌。红明与热作集团将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健全产业链条,形成发展合力,做好胡椒产业这篇大文章。”红明农场公司副总经理赖标说,双方已达成产业协同共识,推进“垦垦融合”。
红明农场公司立足“四者一地”定位,将充分发挥在种植端的技术生产和规模优势,而海垦热作产业集团则负责热作产业中后端市场研发、产品开发、对接市场和提升利润。
“东路、红昇、东新等农场公司同样发展胡椒种植,仅是东路农场公司胡椒种植面积就已扩大至1.2万亩,把垦区胡椒资源整合起来,做好产品加工和开发,集中推向市场,有利于提升海垦热作品牌知名度。”李豫说。
梳理产业链 品牌再提升
进入秋季,秋茶采摘正当时。放眼海垦热作产业集团旗下各个标准化茶叶基地,一行行整齐的茶树郁郁葱葱,宛若茶山上铺了一层浓郁厚重的绿毯。采茶工人们穿梭在茶园间,指尖轻快地在茶树上跳动,不一会,茶筐里已装满了嫩绿的新芽。鲜嫩的茶芽采下后进入加工厂,就制成了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白沙绿茶”“白马骏红”“南海红茶”等清香味道。
为推进垦区茶业整合,进一步扩大规模,自2016年开始,海垦热作产业集团旗下海垦五指山茶业公司按照产业协同的发展理念,先后与海南橡胶、乌石农场公司合作推进乌石6500亩新建茶园项目,与母瑞山农场公司合作建设1000亩茶园和茶叶加工厂项目。
“通过整合垦区茶产业资源,加强茶叶生产经营管理,海垦茶叶产业形成了抱团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海垦热作产业集团总经理吴海江说,目前,集团旗下已建成白沙、乌石、金江、南海、母瑞山五大茶叶基地公司,垦区茶园面积扩大到1.58万亩。
“掌握海垦五大核心茶园基地,要为消费者端上精品好茶、高端茶,让海垦茶叶品牌再提升。”李豫对记者说,今年下半年开始,海垦热作产业集团对现有产业链进行梳理,着重抓好品牌建设,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其中,茶叶作为海垦热作产业的王牌军,则始终坚持以“高品质铸造好品牌”为抓手,通过规模化种植管理、精细化采收、加工工艺标准化、市场品牌化,提升海垦茶品牌竞争力,构建茶产业全产业链。
目前,海垦热作产业集团打造的现代化茶叶生产及仓储中心项目——海垦茶业生态科技园(一期)项目已封顶,正在进行设施设备装修建设,预计今年底运营投产。“集团将对各茶叶基地进行新一轮整合,调整各茶叶基地的管理模式,计划明年起除了白沙茶叶基地以外,其他茶叶基地只专注茶园种植管理、采收及初加工,海垦茶业生态科技园则承担起中部地区茶叶基地精制加工及深加工,实现加工工艺标准化,全力保障海垦茶品质。”李豫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深挖海垦热作产业资源的过程中,海垦热作产业集团在全力推进红昇槟榔初加工项目建设的同时,还积极“筑巢引凤”,寻求与具有成熟经验和科研专利的企业合作,同步探索槟榔深加工。
海垦热作产业集团贸易投资服务部负责人华广原告诉记者,该集团盘活海南橡胶闲置旧胶厂厂房,已与外部企业达成发展槟榔深加工项目合作,一方面深加工制作槟榔黑果成品,另一方面挖掘槟榔的药用价值,通过烘干工艺萃取槟榔汁液,生产能够有效治疗人体皮肤病、槟榔黄化病、橡胶死皮病的产品,提高槟榔产业附加值,形成上下游融合发展。
“产业有奔头,发展有劲头。”李豫说,海垦集团“十四五”规划和“四梁八柱”产业定位赋予了海南农垦“八八战略”新的内涵,海垦热作产业集团将充分整合利用好资源优势,发展好茶叶、咖啡、胡椒、槟榔、山茶油等特色高效热带作物产业,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擦亮海垦“金字招牌”,为服务海南热作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报海口8月23日讯)
编后语
距二级企业业务单元整合工作启动已经过去四个多月时间,当有的企业还在纠结于机构设施、资产划转、薪酬设定等基础性工作时,有的企业已经找准了发展的路径、工作的蓝图。今天,本报发表《资源整合聚合力 协同补链共发展》,报道了海垦热作产业集团成立以来,积极对接各有关农场公司,对资源再梳理,项目再论证,品牌再提升,为其他产业公司和农场公司之间的分工合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海垦集团推进二级企业业务单元整合工作,重新明确了产业集团和农场公司的角色定位。简单来说,产业集团就是要突出专业化、利润中心的定位,作为集团战略的实施主体,辐射带动农场公司、基地分公司协同发展。如何才能加快产业发展,关键在于产业集团和农场公司要明确职责定位,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发展合力。只有大家都围绕职责定位想办法、办事情,胸怀大局、舍弃小利,才能够彻底改变海垦内部产业同质化竞争、产业“小散乱”的掣肘局面,才能够“握指成拳”,壮大产业发展,达到改革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