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次:第5826期 作者:记者 张寻 韩超 特约记者 胡毅 吴英洁 通讯员 黄靖轩
色达县全貌
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一个平均海拔4127米的高原秘境,是风景宜人的旅游胜地,也是全国仅有的12个六类区县和四川省39个欠发达县域之一。
2023年10月,西南油气田公司开始托底性帮扶色达县,从此,“石油红”如点点星光洒向高原,为雪域圣地注入新的生机。
近日,本报记者与西南油气田公司托底性帮扶色达县工作专班同行,驱车650余公里深入色达县多个乡镇,实地感受托底性帮扶的故事和温度。
“我们是一家人,要常来常往”
5月20日,西南油气田公司托底性帮扶色达县工作专班和川中油气矿调研组到达色达县翁达镇。这里的平均海拔只有3300米,蓝天白云下,郁郁葱葱的山脉连绵不绝,沿路的白杨树、高山杜鹃等植物竞相生长,吐露着清新的气息。
在位于翁达镇镇政府的党(团)建联盟阵地,一场主题联学活动正在开展,这是川中油气矿党委和色达县委组织的“共学共进、同心同行”联学研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民族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
党(团)建联盟阵地不大,紧凑地展示着组织荣誉、上级关怀等丰富内容,搭配当地特有的装饰风格,使小小的房间蕴含着浓浓的情谊。“我们是一家人,要常来常往,多走亲戚。”色达县委常委、副县长金霄翔对西南油气田公司给予色达县的帮扶表示热烈欢迎与肯定。
据悉,为推动托底性帮扶走深走实,西南油气田公司党委与色达县委达成企县共兴协议,按照“三级联帮”模式试点,由西南油气田公司结对色达县、川中油气矿结对翁达镇、磨溪开发项目部结对旭尔沟村,初步探索形成纵向帮扶经验。党(团)建联盟阵地就是西南油气田公司投资建设的示范项目,不仅可满足当地党员和团员教育培训,更成为工作专班成员和当地政府每月交流学习的必备场所。
在共兴协议的带动下,“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长征精神”等一系列企地共建主题党日活动得以常态化开展,翁达镇、洛若镇等乡镇困难党员共200余人次受到慰问帮扶。翁达镇党委书记扎西彭措对党建联盟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很满意,“党建联盟不是简单的挂块牌子、开开会,而是把石油人的精神真正种在我们高原上,实现了党旗红、一家亲。”
一天后,川中油气矿磨溪天然气净化厂党委与色达县发展和改革局党支部也举办了党建共建活动并签订协议,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双方将在组织建设互助、党员干部互动、党建活动共建、党建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系列活动。“我们希望双方构建组织联建、资源联享、活动联办、发展联促的企地共建新格局,探索创新党建工作模式。”磨溪天然气净化厂党委书记张冰晶表示,“让酥油茶飘出石油香”,是党建联盟互帮互助最好的体现。
“老百姓更上心了,因为关系着自己的‘饭碗’”
驱车前往翁达镇旭尔沟村的路上,远远就能望见“宝石花开·福地色达”几个红色大字,宝石花标识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脚下的色曲河欢腾流淌,蜿蜒歌唱。
这是西南油气田公司援建的紫皮土豆标准化种植基地。70亩土地里,一条条地垄整齐覆上黑色地膜,土豆苗已破土而出,冒出翠绿的新芽。
去年,西南油气田公司聚焦产业帮扶,带领当地村民探索高原高价值农作物种植,试点了20亩紫皮土豆。“因为紫皮土豆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市场价能卖到普通土豆的5倍。”公司托底性帮扶色达县工作专班副组长陈子玮介绍,紫皮土豆的成功种植使旭尔沟村集体经济增收近6万元,有效调动了村民种植积极性。
“所以今年我们继续扩大种植面积,提升‘造血’力度。”陈子玮介绍,为了更科学高效地开展种植,他们邀请翁达国有林场业务专家进行指导,优化种植方式,地膜覆盖就是新增的关键举措,可以给土壤升温,提高土豆产量。“如果不出太大的意外,今年有望帮助村集体经济收入翻两番。”
正说着,两只肥硕的土拨鼠从远处的地里冒出头来,关注着人群。“这就是‘意外’。”陈子玮一边说,一边小心翼翼地把露在地表的土豆埋回去。
原来,由于翁达镇地处高原林缘过渡带,生态系统完整,土拨鼠、野猪等野生动物经常出没,一旦人离开基地,土拨鼠就会钻出来偷吃土豆块茎。夜幕降临,野猪也会进入基地,拱出土豆。
“我们在周围加装了防护围栏,老百姓也更加上心,加强了巡护,毕竟这关系着自己的‘饭碗’。”翁达镇党委组织委员董丽娟谈起产业种植,感触很深。在色达土生土长的她,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让家乡变得更好是她的心愿。一年多来,她跟着西南油气田公司托底性帮扶色达县工作专班走街串户,切实看到了“小土豆”给当地百姓带来的大变化。
解决了前端种植,后端销售同样重要。西南油气田公司“产业帮扶+消费帮扶”同向发力,打通产销链条,通过举办农特产品展销会、推动20余项农特产品上线中国石油平台销售等方式,实现了销售帮扶600余万元。
距离旭尔沟村不远的吉日村,今年也迎来了改变。工作专班持续扩大种植试点,选育出新的高原油菜。一个月前,陈子玮和当地百姓们一同播撒了油菜籽。
“等到9月油菜花开时,可以吸引游客前来打卡,菜籽还能榨油,实现生态致富链。”站在菜苗初长、青绿点点的地里,陈子玮很期待。“我们正在打造民宿,把格萨尔藏寨的文化宣传出去,为百姓带来更多收入。”翁达镇镇长余斌全补充道。
“真的很想为孩子们多做点什么”
“同学们,即将为大家带来的是特技飞行表演。”来自遂宁市航空航海车辆模型运动协会的余泉话音刚落,一架小型歼10模型机腾空而起,时而翻转,时而俯冲,引得现场惊叹声不断。
5月20日下午,在翁达镇中心学校操场上,由川中油气矿和共青团遂宁市委联合组织的“流动少年宫”活动热闹非凡。身着统一校服的学生们近距离感受无人机飞行、科学实验、非遗文化传承等内容。
就读5年级的拥忠洛伍在看完无人机表演后意犹未尽,他希望自己以后也能拥有一架无人机,可以看看大山之外的风景。
“流动少年宫”科技讲解员谢通刚刚展示完液氮气球爆破、火焰掌等实验项目,每隔一段时间他会去不同地方进行科普讲解,但这次他的心情有些复杂,“这些实验对大城市的学生来说早已很熟悉,但刚才孩子们的表情说明他们都是第一次看到。我们需要常来啊。”
其实每个月与色达县各乡镇小学校、幼儿园的孩子们见面,已经成为西南油气田公司托底性帮扶色达县工作专班雷打不动的“约定”。为了让当地学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在工作专班的带动下,川中油气矿、重庆气矿、燃气分公司等单位轮流开展丰富多样的志愿者活动,并进行精准助学帮困。截至目前,公司及“三级联帮”单位相继投入140.67万元,为学生们送上被套、校服、书籍、学具及一体教学机等助学物资,努力改善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共计3000余人次受惠。并组织员工捐资11万余元,结对帮扶100名色达困难学子完成学业。
操场上,热情的锅庄舞音乐响起,学生们与志愿者共同舞蹈。受到高原反应影响的陈子玮不敢大动,他默默在一旁观看,眼神中满是慈爱。
翁达镇中心学校旁边有一所幼儿园,上面挂着一块牌子:宝石花开·福地色达关爱暖心项目(暖气安装工程),意味着园区里装上了西南油气田公司捐赠的暖气设施。“这里的冬天非常冷,为了避免感冒着凉,娃娃们都不睡午觉。”陈子玮回忆起第一次走访时的情景。
在他的努力下,西南油气田公司累计给翁达镇和洛若镇共11所幼儿园安装了42组暖气片,陈子玮希望能给每个学校都安上,让孩子们温暖过冬。
这时,陈子玮的电话响起,第二天他要去塔子乡中心小学调研校舍等修缮情况。学校的课桌椅及餐厅设施老化严重,寝室墙体保温性能不足,对于年均气温处于-2℃的学校来说,这些问题急需改善。“真的很想用我全部的力气,为孩子们多做点事。”陈子玮透露,工作专班计划今年暑假带一批孩子走出高原,到城市里看看,切身感受现代化发展的澎湃脉动,“一定要带他们坐一次高铁。”
下午时分,层叠的云隙间洒落出斑驳的阳光,轻抚着孩子们红润的笑颜。“石油红”与“高原红”彼此浸染,恰似格桑花捧起晶莹的朝露,托起色达的希望,也丰饶这片福地的年岁。
记者手记:
在色达县采访的几天里,我们经历了5场暴雨和1场冰雹,刚才还艳阳高照的天空,瞬间狂风四起,真切体会到了高原气候的多变。也是在那里,我们感受到了当地百姓的淳朴和善良。看到穿红工衣的我们,他们会竖起大拇指,微笑说着“扎西德勒”。而孩子们更是用灿烂的笑容时刻回应,那笑容可融冰雪、可驱严寒,令人心绪暖暖。
拥忠洛伍是我在这趟短暂的采访中认识的小男孩。他头戴黑色宽檐帽,两团“高原红”挂在脸上。仅仅因为我对他笑了一下,他便主动送给我一块自己扎染的小手绢,邀请我一起唱歌、跳锅庄舞,还在活动结束时腼腆地问我:下次你还会来吗?
那一刻,我突然理解了陈子玮说得最多的那句话:你看到孩子们后,真的很想为他们多做点什么。是啊,他们并不认识我们,不知道我们的名字和年龄,但他们知道我们是石油人,穿着印有宝石花的红衣服,期待着我们带来的欢笑和惊喜。
我看着拥忠洛伍渴望而清澈的眼神说:“会的,我一定会再来看你的。”他的笑容绽放了,像高原初生的花儿,明媚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