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永传承 文旅融合促振兴
■ 本报记者 卢雅楠 通讯员 许振东 图为母瑞山革命纪念馆一景。刘家宋 摄 学员们在接受红色教育培训。 母瑞山农场公司供图 学员们重走红军路。 母瑞山农场公司供图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连日来,重温入党誓词的声音响彻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在位于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的红军潭、马鞍岭阻击战遗址、红军大礼堂、红军机械厂等多处红色遗址,许多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团队游客,通过聆听红色故事、瞻仰革命遗址、观看历史图文视频等,在红土地上接受了生动而有特色的学习教育洗礼。 红色母瑞,琼岛井冈。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全国各地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红色旅游进一步升温,发展势头喜人。母瑞山农场公司趁势而为,以母瑞山红色革命根据地为核心,利用母瑞山特有的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教育培训产业,推动红色文旅融合转型升级。
红色教育风正劲 抢抓机遇谋发展
“这几天又接到好多单位的电话,说想来这里开展学习教育活动。”3月28日傍晚,母瑞山农场公司下属母瑞山教育培训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李鹏志刚接待了一批海南日报报业集团组成的40人团队来开展教育活动,匆匆吃了两口饭,又要对接下一批要来此地教育培训的单位。李鹏志向记者展示3月份的培训安排表,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来培训团体的到达日期、培训时长和详尽的培训方案。他告诉记者,3月份母瑞山已接待了5期培训学员,4月份的培训安排更加紧凑,每周都安排了4个培训班。 从小生活在母瑞山农场公司的职工子弟许超深有感触,他说:“以前,来母瑞山参观学习的游客多数集中在‘七一’前后,现在每月每周都有人来参加教育培训。”这样的转变,离不开近年来定安县委、县政府对母瑞山革命根据地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让母瑞山革命根据地面貌焕然一新。 扎根红色沃土,母瑞山农场公司借势大力发展红色研学、红色教育培训等产业,不仅提升了景区硬件配套,还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增加重走红军路、“三同”体验等内容,增强游客的体验性和互动性,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文旅产业发展优势,进一步带旺了母瑞山的人气。据统计,2020年母瑞山农场公司开展70多期培训班,红色培训产业收入达400万元,红色培训业务收效良好。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全国都在如火如荼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母瑞山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培训产业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母瑞山农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小平表示,今年海南农垦将在母瑞山教育基地举办100期党史学习教育培训班,省内多家单位也正与该公司积极对接培训服务。公司将深挖母瑞山厚重的文化底蕴,营造好红色文化氛围,将红色培训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创新丰富产品内容及形式,丰富红色旅游内涵,打响母瑞山红色教育培训品牌。
产业基础再提升 定制服务有亮点
走在母瑞山革命根据地,景区道路干净整洁,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庄严肃穆的纪念园和10余处革命遗址串联一线,红军旅馆、红军大食堂、沿途的红色雕塑墙等红色主题鲜明,群山环抱之中的美丽乡村母瑞七队素雅幽静,这里的居民随口就能讲上一两个母瑞山的革命故事,红色氛围浓厚。 在红军旅馆,客房服务员王小丽按照前两周参加服务行业专业技能培训学到的方法,铺好了客房床铺,她高兴地说:“听了星级酒店专业老师的传授,现在铺的床单再也不容易乱了。”近两年来,母瑞山农场公司为了夯实红色旅游、红色教育培训产业基础,在餐饮、住宿、教学、服务等方面都进行了提升和改善。 硬件上,打造母瑞七队美丽乡村,将原招待所进行改造装修、新建学员教室及母瑞山红军大食堂,使母瑞山农场公司具备了同时可接待300名学员到母瑞山开展红色培训的吃、住能力。红军大食堂里的餐具根据星级酒店的标准重新配置,用餐以自助餐形式供应;培训教室、多功能会议室安装上了多媒体,视听设备更加现代化;为保障水电供应,农场公司新挖了120米深的水井、建设了新发电机房。今年,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积极申报国家4A级景区,母瑞山农场公司正计划改造游客接待中心、旅游公厕,沿路增设标准化景点指示牌,以及建设各景点电子解说点。 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母瑞山农场公司更加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定期邀请专业行业老师对企业后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人员服务意识,强化服务队伍素质,提升顾客的满意度。 “我们从农场公司各个部门抽调人员,专门组建了青年服务团队,全面负责培训班学员的统筹、课程安排、食宿问题等工作。”李鹏志说,公司提供定制化的一条龙培训服务,可根据参训团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设计、课程编排,师资方面已对接省委党校、省国资委、省党史办以及海南大学等单位的专业老师进行授课,使得培训教育产品更具针对性和特色。
文旅产品重创新 打响母瑞山品牌
3月27日,海口寰岛中学300多名师生来到母瑞山革命根据地,向王文明、冯白驹的铜像敬献鲜花,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参观母瑞山革命纪念馆,听老馆长讲红色故事;重走红军路,切身体会革命前辈不畏艰辛、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这样的红色研学游活动,在母瑞山开展得有声有色。 “今年是农场公司产业转型,大力发展红色文旅产业的关键之年,我们推进红色教育培训、红色研学游等业务,推出系列红色文旅产品,打响母瑞山红色品牌知名度。”母瑞山农场公司总经理栾笑天告诉记者,从3月份开始,公司就策划了面向全省的纪念建党100周年系列红色活动,除了党史学习教育贯穿全年以外,如每周招募100名党员到母瑞山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每月招募100名学生走进红军小学,全年招募100个团队重走红军路。此外,积极加强与省、市县教育局及中小学联系,集中在5月至6月开展红色研学游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母瑞山革命精神,让母瑞山红色教育深入人心。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完善革命老区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体系,提升创新能力,培育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新动能”,并特别提到“琼崖革命老区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 为此,母瑞山农场公司将创新教育培训的教学课程形式,加入实地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等灵活形式与红色文化深度融合。该农场公司现有千余亩天然茶园和茶叶加工厂,还将在合山二队开辟一片稻田,让培训学员可以深入茶园体验采茶、参观茶叶加工、学插秧种红米,参与农事劳作,从思想和行动上切身得到红色文化熏陶。 “我们希望依托母瑞山红色资源,把公司打造成红色教育文化产业集团,不断培育壮大海南红色教育培训产业,并结合当地苗族文化特色,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文化产品走出去、叫得响,擦亮红色文化品牌,以红色力量助力企业发展、乡村振兴、村美民富。”栾笑天说。 (本报母瑞山4月1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