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东线南段首条盾构工程贯通
本报讯 11月2日10时18分,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大白常村附近的沭河北岸,伴随着盾构机刀盘缓缓出洞,中俄东线南段(永清-上海)沭河盾构隧道贯通,这是中俄东线南段首条贯通的盾构工程。
管道局承建了中俄东线南段三条盾构项目,分别为大汶河、沂河、沭河盾构工程。沭河盾构隧道全长1500.5米,采用泥水平衡式盾构机施工,隧道内径3.08米,管片拼装1239环,管片厚度0.23米,盾构隧道水平掘进至903米,再以4%的上坡掘进至贯通,穿越地质主要为硬塑状黏土地层、砾砂层,隧道埋深3.6~26.5米,于2021年5月29日正式始发掘进,历时157天实现隧道贯通,较合同工期节点提前8天。
项目自开工以来,工程推进紧张有序,承担施工任务的管道四公司项目部秉承“攻坚克难,战则必胜”的理念,优化资源配置、科学合理组织并率先实现工程贯通,为后续管道施工按期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在此过程中,项目部积极响应冀鲁项目部建设大党建工作格局的号召,全面开展劳动与技能竞赛,充分组织落实百日攻坚活动,创新方式方法,有效提升了员工积极性,激发了降本增效活力。在竞赛中,机组竞争效应突显,质量明显提高,效率同步加快,创造了单日掘进25.2米的项目最好纪录。同时,项目部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反弹、台风“烟花”,以及不利天气等影响,施工进度领跑全线。
据沭河盾构项目负责人介绍,工程一路走来难题不断,高硬度黏土层始发竖井下沉困难;盾构砂层始发和贯通时,涌水涌沙风险高;高硬度黏土地层掘进效率低;浅覆土砾砂层掘进过程中,地表沉降风险大……面对诸多难题,项目部充分发挥多年在穿越江河湖海城施工中形成的核心技术优势和成功经验,开展科技攻关,先后采取改造液压抓斗设备、高压射流导管冲刷及空气幕等施工措施,完成始发竖井下沉;采用地质改良及始发钢套筒技术,完成盾构机砂层始发与贯通;通过人员加压进舱施工、刀盘注入泥浆分散药剂与增加泥浆处理设备等措施,攻坚高硬度黏土地层掘进;采取精细化配置泥浆与严格控制掘进技术参数,高效完成浅覆土砾砂层掘进,在工期计划节点前完成施工任务,施工质量安全全面受控,得到了业主及监理的一致认可。
下一步,项目部将有序进行盾构设备设施拆除工作,完成施工现场移交。
(吴宝蛟 摄影报道)
盾构掘进
检查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