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战秦沈写忠诚
京哈铁路秦沈段道岔大修等工程施工会战纪实
图为京哈铁路秦沈段葫芦岛北站道岔大修施工现场。通讯员郭铁玉 摄
本报记者唐冠军 通讯员刘志威
9月26日6时10分,经过集团公司15个基层站段和中铁九局共6000余名作业人员连续10小时“天窗”作业,京哈铁路秦沈段道岔大修等工程施工顺利告捷。
在这场规模宏大的施工中,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现场督战,各级干部靠前指挥,施工人员忘我劳作,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了绥中北、葫芦岛北、锦州南、盘锦北、台安、兴城西6个车站18组道岔大修、2.587条公里接触网换线、54.093条公里接触网全面修等多项施工任务,为进一步提升京哈铁路秦沈段安全运输保障能力再次书写了沈铁人的忠诚与担当。
提早上手,周密研判,在施工计划安排上精益求精
京哈铁路秦沈段于2003年开通运营,是东北入关的重要铁路客运通道。近几年,随着列车开行密度加大,列车通过能力不足问题愈加凸显。作为京哈铁路秦沈段能力加强工程的重要项目,本次施工是继“5·26”施工之后集团公司再次组织进行的大型“天窗”作业,旨在进一步提高轨道强度和道岔、接触网等设备的运行质量,充分满足东北地区客货运输需求。
针对此次施工作业地点多、影响范围广、安全风险高、施工组织复杂的特点,集团公司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精心安排部署,提前研判施工难点和安全风险,周密制定施工和运输组织方案。同时,组织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组员的施工协调小组,分系统成立13个专业组,并在锦州设置了现场指挥部,在绥中北、葫芦岛北、锦州南、盘锦北、台安、兴城西等站设置指挥分部,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各项施工安全有序推进。
为最大程度降低安全风险、减少对运输的影响,集团公司提前组织工务、供电、电务、建设等部门对相关单位的施工准备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做好技术交底,严格施工组织方案、施工安全措施、机械设备状态、现场照明设施等关键环节的落实质量。同时,周密做好施工安全和运输组织协调工作,要求相关部室组织施工、设计、监理及设备管理单位共同研判施工期间各阶段作业难点和安全风险,完善施工组织、人身安全、开通条件等方面的安全控制措施,对专业间结合部安全责任落实、施工登销记、调度命令发布、自轮运转设备运用等关键环节进行严格把关,对施工期间运输组织调整方案做好细化完善和学习培训,确保施工期间运输组织安全有序。
由于本次施工是夜间作战,加上点多线长、作业人员多,山海关工务段、锦州供电段、锦州电务段等15家施工单位提前组织主管班子成员和专业管理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反复进行踏勘和可行性论证,并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每项施工作业的计划安排、作业流程、人员组织、安全措施和应急方案进行细化完善。各相关单位优选精兵强将,分批次进行业务培训和实战演练,让每一名施工作业人员都能准确掌握本岗位的工作职责、作业标准、安全风险和防护措施。
山海关工务段专门组织成立了4个施工配合协调小组,配合各个施工单位提前完成了安设隔离网、平整场地、搭设枕木垛等工作。他们组织专业人员提前介入道岔预制工作,跟进盯控关键环节,严把质量验收关口,从源头上杜绝道岔带“病”上道。绥中北站5号道岔岔后有75米线路水平超过设计标高,他们提前组织绥中和兴城线路车间100余名施工人员,采用压机抬道方枕、人工扒砟破底的方法进行落道作业,有效解决了线路长平不良问题。
锦州车务段为确保施工期间视频会议、TDCS系统和施工现场监控图像清晰稳定,组织技术科工作人员对各项视频监控设备逐一进行检查调试,对线路两侧遮挡画面的杂树杂物提前进行清除。他们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施工领导小组,核实确认施工影响范围,协调组织施工单位做好登销记工作,并对6个施工作业站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强化培训,明确施工登销记方式,明确调度命令核对、转交工作注意事项,明确道岔加锁及手摇作业确认标准,为确保施工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严格标准,有序推进,在施工质量控制上严上加严
9月25日傍晚,夜色中的辽西大地秋风瑟瑟,寒意渐浓。京哈铁路秦沈段绥中北站至台安站348公里线路间,灯光闪烁,人头攒动。参加施工会战的6000余名作业人员、360余台(组)大型机械装备在6个施工地点严阵以待,静静地等候着施工会战的总号令。
20时许,随着施工总指挥一声令下,6个站场施工会战全面展开。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分工,现场督战,靠前指挥。集团公司施工办、建设部、工务部、电务部、供电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按照系统负责、专业负责、逐级负责、分工负责、岗位负责的要求,全面坚守在施工现场,强化施工安全风险过程卡控管理,严格施工监控制度的深入落实。参加施工会战的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专业干部,以及6000 余名作业人员团结协作、勠力攻坚,号子声、机械轰鸣声响彻旷野,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一派紧张而繁忙的景象。
作为施工主体单位,山海关工务段承担着绥中北、葫芦岛北、锦州南和盘锦北4个车站的道岔大修施工组织协调和施工质量监控任务。施工过程中,他们在每个施工作业站都配备了4名驻站联络员,负责施工驻站登销记,对每个施工区域的作业网门都选派专人看守,防止闲杂人员和大型机械随意进入施工现场。他们选派精兵强将全过程监控施工质量,每个作业站都设置1个专业测量小组,负责道岔高程测量和横距测量,确保新入位道岔位置准确,杜绝道岔入位后线路出现“鼓包”或“陷坑”。为在2小时内完成4个施工站场111个钢轨焊缝的探伤检测任务,他们精选了44名技术业务骨干,一点不差地对焊缝两侧200毫米内钢轨进行精准探测。同时,在每个站设2组验收人员,利用轨检仪和电子道尺对道岔几何尺寸、水平高低、螺栓扣压力等逐项检查,确保线路开通前质量达标。
在锦州南站,锦州工务段负责更换的12号道岔需要横移5米、纵移285米,16号道岔需横移12米、纵移524米,推送过程中还要经过8号正线道岔,施工难度和强度都非常大。作业过程中,他们组织轨道车一点点地将预制道岔向前推进,安排8个人在轨道车两侧跟进盯控走行轮走行情况,实现了新插入的道岔与原有道岔位置的准确对接。同一时间,阜新工务段也展开了5号道岔和9号道岔的推运工作。现场负责推运组织工作的综合维修车间副主任孟凡亮不住地向作业人员强调说:“要把枕木垛搭实,用滑轨把方向调正,然后将道岔用顶镐顶起来垫上滑轮,这样轨排才能正常行走。要不然运送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滑轮或滑轨倾斜问题……”
与此同时,在本次施工中工作量最大、需要完成6组道岔更换任务的盘锦北站作业现场,沈阳工务段、通辽工务段、丹东工务段、鞍山工务段等单位作业人员,在施工技术标准高、作业面狭窄、劳动强度大等诸多严峻挑战面前,没喊一句苦,没叫一声累,大家联劳协作、互相配合,始终保持着火热的激情和旺盛的斗志。道岔更换作业结束之后,早就蓄势待发的沈阳工务机械段捣固车立即登场,司乘人员按照“彻底瞭望、确认信号、准确呼唤、手比眼看”十六字令要求,严格执行作业程序和施工标准,聚精会神地对更换后的道岔和线路展开捣固作业。
施工过程中,葫芦岛地区迎来了一阵强降雨。在葫芦岛北站、绥中北站和兴城西站施工现场,大连工务段、赤峰工务段、长春工务段、四平工务段干部职工恪守作业标准,冒雨进行奋战,不敢有一丝疏忽。锦州供电段作业人员克服雨中雨后车梯、钢柱湿滑,夜间作业视线受限等不利因素,站在6米多高的工作台上,熟练地挥舞着力矩扳手、水平尺等仪器,一丝不苟地对接触网线岔、分段绝缘器等部位进行检修测量。这时,台安站施工现场正在集中组织开展硬横梁架设安装工作,要用荷载25吨的吊臂将长约23米的硬横梁精准地落在接触网硬横梁支柱上。锦州供电段指导司机于锦从容地操纵着轨道吊车,缓缓地将横梁吊起。早在施工前他就对起吊角度、幅度、重量、回转半径等各项数据进行了数次计算和实作演练,所以能够完美避开上方多处接触网设备,平稳地移动着进行对位。
拆除既有道岔安装装置,安装转辙机及配线,调整道岔力量,调试缺口设备,连接轨道电路……施工开始后,锦州电务段600余名作业人员在4个施工车站同时进入紧张的战斗状态。盘锦北站6组道岔、30台转辙机和24台密检器的更换任务很是繁重,该段总工程师马会良始终坚守在现场,严格把控施工作业节点,紧紧盯控施工关键作业环节,确保割接电缆、安装信号机、联锁关系试验等每一项工作都做到精益求精。盘锦北信号工区副工长孙东旭9月初就开始盯在现场进行施工前期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更是身先士卒,一会儿负责轨道箱盒放倒工作,一会儿又投入到道岔机械原件安装及电气特性测试等任务中,确保了各项施工项目安全顺利推进……
送达关爱,传递温暖,在施工后勤保障上落细落实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了做好本次施工后勤保障工作,集团公司工会组织成立了后勤保障领导小组和5个督导检查组,对各施工单位食品安全、医疗卫生、交通工具等“六个保障”工作进行周密安排,并就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他们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专门制定了《疫情防控方案》,组织各单位逐人进行健康监测、旅居史筛查,严格执行扫码、测温等防控要求,确保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锦州疾控所针对本次施工点多线长、人员繁多的特点,提前了解掌握各施工单位作业人员和食宿信息情况,在6个施工作业点都建立了临时微信群,发送属地疫情管控要求,组织各单位做好人员信息排查核实工作。同时,组织专业人员进入职工集中住宿点和食品加工点,督导检查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卫生情况,先后审查具有餐饮经营资质的地方供餐单位9家,检查铁路食堂及供餐点13家,审核菜谱66份,提出整改建议40余条。施工过程中,他们还在6个施工作业点派驻了专业医护人员,配备了装有血压计、体温计、消毒药的应急小药箱,以便随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山海关工务段、锦州工务段、锦州电务段等单位为做好本次施工后勤保障工作,专门成立了以工会主席、总会计师为组长的后勤保障工作小组,在疫情防控、食品卫生、医疗救治、文明施工、交通秩序5个方面作出明确分工,层层落实责任。同时,尽可能地提高施工人员的伙食标准,提前为相关车间的小食堂购买了鱼、肉、蛋等食品,组织综合科室干部及时把盒饭、面包、牛奶、火腿肠、矿泉水等食品送到施工现场。
9月25日17时30分,锦州电务段后勤保障组人员带着169份热乎乎的盒饭从伙食点驱车赶到盘锦北站施工现场。盘锦北客专信号车间副工长费威接过盒饭一看,脸上立即露出了笑容:“今天的饭菜不仅品种丰富,而且荤素搭配合理,还有餐后水果,我得多吃点,晚上作业时得好好使使劲!”
深秋的辽西,夜间气温不断降低。为了让长时间在室外作业的施工人员保持体力和斗志,赤峰工务段提前将面包、饼干、牛肉干、优酸乳、巧克力等备用夜宵按人头分配到各个车间,并组织人员把加热的牛奶及时送往现场,保证后半夜职工的热量补给。锦州工务段在为职工实时发放宵夜的基础上,还设立了饮水点,施工期间随时提供热水、茶水、姜糖水,让施工作业人员暖身又暖心……
金风送爽时时觉,丹桂飘香处处闻。在连续10个小时的挑灯夜战后,现场6000余名施工作业人员圆满完成了京哈铁路秦沈段道岔大修等工程施工任务,为进一步满足东北地区客货运输需求、助力集团公司打赢“两坚守两实现”攻坚战提供了更加充足的运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