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媒头条 > 详细内容

“高炉救援小分队”争分夺秒的48小时

发布时间:2022-05-19     浏览:129

2022-05-13   A01:要闻   记者 刘杰   首钢日报 

真是难忘的48小时。”集团总工室技术室主任张思斌谈起他们临时组成“高炉救援小分队”与长钢共同努力,终于使长钢8号高炉恢复顺稳运行的情景仍十分感慨。

4月7日9时19分,刚刚完成检修的长钢8号高炉开始点火送风,4月10日5时30分左右,高炉新增建的出铁平台突然被顶起,影响出铁口正常使用。为确保设备和人员的安全,长钢领导决定采取停风的方式控制事态,查找问题原因并向集团及时汇报情况。集团领导要求总工室立即协助长钢技术人员共同查清原因解决问题。

总工室张福明组织包括总工室、股份、京唐、首钢工程公司的技术专家通过视频会议了解事发前后的一系列过程,经过详细分析讨论,初步判定问题原因出在新建出铁平台受水汽膨胀力的作用造成平台模板被顶起。长钢领导为尽快恢复高炉生产,立即组织人员拆除了8号高炉的出铁平台,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初步解决高炉能够正常出铁水的问题。但为了消除对高炉造成的影响,需要进一步采取后续运行调整措施。

4月12日19时,张思斌准备启程赶赴长钢,协助完成保障高炉顺稳运行任务。他联系股份和京唐的技术专家,希望能够得到帮助一起前往长钢解决问题,但是受到疫情防控的限制,两地专家暂时无法出行。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第一副院长朱国森提出技术研究院钢研所副所长、从事炼铁专业多年的宋静林可以安排协助工作。随后张思斌又找到了有着丰富炼铁经验的65岁退休技师李树春,一同参与此次任务。一支“高炉救援小分队”火速成立。


4月13日12时30分,张思斌请人帮忙照顾家中82岁脚部骨裂的老父亲和备战高考的孩子,安排好家里的事务后和宋静林、李树春,带上核酸检测证明坐着自驾车踏上了前往长钢的路途。经过8个多小时的辗转,终于在高速路出口迎来长钢的接应人员。

23时30分,到达宾馆后,大家匆匆吃了点东西,稍作休息,半小时后张思斌带着宋静林和李树春赶到了高炉现场。三人顾不上身体的疲惫进入工作模式,他们向现场人员了解高炉最新情况,得知高炉在13日19时30分重新点火送风,但由于高炉炉况不稳定,造成渣铁不流的现象,随后三人进入现场检查记录,一直忙到凌晨2点多才回到宾馆休息。

14日7时,当张思斌一行来到例会现场时惊讶地发现,股份公司克服困难,派来了两个工艺技师和一个炉前技师,星夜兼程赶到长钢提供支援,“高炉救援小分队”成员壮大到6人。张思斌带着大家对当天高炉运行的情况进行认真地分析和总结,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未来高炉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炉况变化,以及需要应对的方法,“小分队”成员反复讨论,制定出炉况调整计划安排。高炉重新点火送风进入运行初期炉况最多变,因此张思斌和其他五人商量决定两人一组分三班对高炉进行实时监控,一旦炉况出现变化都有专人及时进行分析调整。在监控过程中,张思斌除了对电脑上的各项高炉炼铁数据进行实时分析研判,还不时在出铁时到炉前平台实地观察铁渣情况,综合各种信息反馈调整高炉各项参数。夜班时“小分队”监控人员依然认真观察分析炉况变化的每一个细节并作出相应调整。炉况变化的实际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在张思斌预判中。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8号高炉炉况逐渐趋于稳定运行状态。张思斌说:“虽然我跟高炉打了几十年交道,但是每一次去解决高炉问题都不敢掉以轻心,看似简单的决定,出现一个微小的错误判断都有可能影响到最终的结果。所以做每一个决定都必须思虑再三,确认无误才能下达命令,这是我作为专业人员的责任。”

4月16日8时,经过连续48小时的奋战,8号高炉达到了标准运行的状态,完成任务的张思斌和“高炉救援小分队”的成员看到结果都松了一口气,疲惫的状态一扫而去,露出了欣慰笑容。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更多阅读>>
+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