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媒导读 > 详细内容

拳拳匠心镌刻钢铁情怀

发布时间:2022-04-29     浏览:168


科学家心声


不惑之年加入首钢京唐,在这座“钢铁梦工厂”里逐梦,圆梦,是我一生的荣耀。此次获评“首钢科学家”,感谢首钢为我们科研人员搭建的广阔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们尽情绽放智慧,尽情挥洒汗水。我始终坚信:“在科技创新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辛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科技创新需要以人为载体,只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科研人员一代一代把“接力棒”传下去,才能实现持续创新。“首钢科学家”这份荣誉虽然给的是我个人,但我知道这是对我们整个创新团队的鞭策和鼓励,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坚持科技引领,创新突破,为百年首钢阔步向前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京唐公司向全面实现“四个一流”目标奋进的征程中,科技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息。在这座“钢铁梦工厂”里,也有一位钢铁人,默默深耕自己所擅长的科技创新及技术管理领域,并作出卓越贡献。他就是首届“首钢一级科学家”获得者,首钢集团副总工程师、京唐公司副总经理杨春政。


心中有情怀


杨春政将创新作为毕生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积极投身国家重大科技支撑项目“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等课题的研究开发,多次组织并参与钢铁企业的重大工程建设和科技攻关。在建功逐梦的征途中,始终不变的是他对钢铁的热爱与情怀。2004年12月,在京唐公司一期工程炼钢项目筹备之初,怀揣建设一个具有21世纪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钢铁厂的梦想和雄心壮志,41岁的杨春政出任京唐一期工程炼钢筹备组组长,成为筹建京唐公司“第一批建设者”。从那一刻起,就在他心中埋下梦想的种子,京唐钢铁厂要成为行业科技创新的引领和示范。

在集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杨春政和同事们一道广泛收集资料,深入研究炼钢领域专业技术,遵循“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的先进理念,创新采用“一罐到底”、KR脱硫、“全三脱”冶炼、干法除尘、高效连铸、钢渣处理等一系列在钢铁行业具有影响力的先进技术,构建了高效低成本洁净钢生产体系,为京唐公司汽车板、高端镀锡板等战略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拳拳匠心镌刻钢铁情怀。杨春政全程参与了京唐公司二期工程建设,特别是参与组织钢后各工序建设方案的制定,兼顾炼钢厂产品大纲和中厚板、高强薄板生产的需求,创造性地选择全国产化大型VD工艺技术,参与设计研究并成功开发应用,比建设同吨位RH降低一次性投资1.153亿元,年降低运行成本2264.98万元。致力于技术领先的方向,谋划推进了全球首条具有多模式的第三代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MCCR),并配套创新建设了高强薄规格平整线、高强酸洗线、高强热基镀锌线等后续产品深加工生产线。

杨春政说:“这辈子有幸能赶上京唐公司工程建设的历史机遇,并参与其中,风雨兼程,值了!”


眼中有前沿


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才能建成世界最先进的钢铁厂。而在整个钢铁厂建设上做技术选择,任何一项技术决策都冒着风险,善于捕捉行业前沿技术趋势的杨春政始终坚持对技术认知的敏锐度、创新力,带领技术团队推进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将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把握在手中。

京唐公司炼钢流程的设计,从铁钢界面到连铸出坯无不体现着“创新”。经过开发优化工艺方案、精心组织试验,杨春政和技术团队成功将具有京唐特色的“一罐到底”工艺和KR机械搅拌法脱硫技术组合实施,低成本生产超低硫钢。而为了实现这个完美结合,杨春政带着他的团队攻克了300吨超大铁水罐标准轨运输、铁水保温、定量装入等一个又一个难题,实现了铁水运输的高效、低耗、节能、环保、协调、有序的新运行模式。经实践证明,两项技术结合后,流程简捷、工艺稳定,是生产高品质洁净钢的最佳选择。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所著的“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冶金流程集成理论与方法》中,专门介绍推广了这一技术。

MCCR是世界首条多模式全连续铸轧生产线,在多个技术领域开创行业先河。但摆在京唐公司面前的是国内外没有应用先例、技术经验空白的现实。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杨春政心里清楚,MCCR无头轧制是一种趋势,这条线与京唐公司品种结构定位契合度高,势必与一期形成互补和支撑的优势。顶着巨大的决策压力和风险,在项目引进谈判和设计过程中,杨春政针对整条产线的建设方案,提出的连铸与连轧之间张力控制方法等多项具体优化的技术解决方案,达涅利、西马克等外方专家也赞不绝口。

设计这条产线时,最让杨春政担心的是连铸拉速水平达不到。如果连铸拉速上不来,无头轧制就是空谈。而提升拉速过程中最难的莫过于高拉速带来的结晶器液位波动,进而影响表面质量。难题摆在面前,杨春政带领技术团队展开不懈攻关,创新提出连铸辊列设计,从根本上抑制了铸坯动态鼓肚,并开发采用了高拉速保护渣、高强度冷却、调整结晶器振幅等十余项国际领先技术,为拉速成功提高提供了有效保障。

2022年2月22日,MCCR连铸机拉速达到5.8米/分钟,再创新高。听闻这个数字,杨春政笑了:“这已经是世界领先的水平,我们京唐团队干出来了!”


脚下有力量


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从来没有坦途和捷径。一个个创新的技术成果来源于杨春政对技术的不懈追求,来源于在生产一线的坚守。对于杨春政和技术团队来说,每一项技术创新的选择都会经历痛苦和煎熬,但每一次选择也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杨春政经常和大家说:“先进技术不代表没有风险,我们要做的就是善于预判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随着管线钢Nb、V、Ti等系列品种的开发并形成批量生产,铸坯角部横裂纹等缺陷问题频繁发生,不仅影响产品质量和成材率,更影响钢坯库的生产组织。国内外钢铁企业的普遍做法都是全量铸坯切角处理,但经济损失巨大。

决心改变这一现状的杨春政,经过反复分析研究,提出了将直角结晶器改为倒角结晶器的设想,并与国家连铸中心专家共同组成技术团队展开攻关。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试验调整,缺陷问题仍不能彻底消除。面对质疑,杨春政并没有放弃,每次试验他总是蹲在八九百度高温的铸坯旁,仔细观察,查看裂纹产生的形貌,分析原因,思索着解决的方法。历时四年的研发过程,历经15次不断摸索改进调整,终获成功。微合金强化钢种的连铸坯角部裂纹缺陷得到有效控制。先后申请专利11项,其中有5项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的国际专利。从2014年起,此项技术先后应用于京唐炼钢厂2号、3号、4号连铸机,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目前这项技术已应用于包括台湾中钢在内的国内二十多家钢厂。

从设计到施工,从调试到达产,MCCR项目的每一个历程里,都倾注着杨春政的心血和汗水。为保证MCCR产线的顺利推进,在2018年8月到2019年4月投产前的那段日子,杨春政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他白天忙于日常工作,下了班就直奔现场,每天晚上10点准时开工程碰头会,一开就到深夜一两点钟,几乎一天不落。2019年4月29日,MCCR首卷顺利产出,标志着生产线热试成功。随后,为实现产线达产达效,在艰难的调试过程中,杨春政带领团队与合作方咬定目标,毫不放松,把现场当作坚守的阵地,一轮接着一轮的头脑风暴,一波接着一波的思维碰撞,查问题,找原因。他鼓励大家说:“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还没有成功解决,就是还没有认识到,深度思考和研究还不够。”在他的带动下,经过持续改进优化,不断提高产线控制能力,“设备关、工艺关、质量关、效益关”逐一攻克,张力控制、镰刀弯控制、除鳞效果改善等一系列难题得以解决,产线调试不断取得跨越式进步。

特别是2020年,在产线调试最关键的时刻,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外方专家被迫回国,打乱了调试计划。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洪水般袭来,在集团及部门的支持帮助下,杨春政带领成立的“16+1”攻关团队,借助达涅利与TMEIC专家远程技术支持,汇集各方技术力量,不断破解工艺和技术瓶颈,完全掌握了这套自主集成的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使生产线逐步顺稳,仅用不到两年时间实现全面达产达效。

在杨春政和大家的努力下,2021年5月创出月产18.88万吨的国际领先水平,全年实现直接经济效益7.22亿元,吨钢单利较京唐公司平均单利高31元,为京唐增效3868.8万元;内供高强酸洗及热基镀实现间接经济效益2.44亿元。

领导和同事们这样评价杨春政:“一个既能仰望星空,也能脚踏实地的人!”情怀铸魂,科技筑梦,属于他和科研创新的美好春天已向他走来!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更多阅读>>
+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