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艺术 > 详细内容

送 别

发布时间:2022-04-20     浏览:119

□ 作者 吴良成 (贵州局)

残缺锈盘电不开,阳光照在工作台。

灰尘蛛网侵机床,一股辛酸入喉来。

忽忆当年青春在,也曾会战凯歌还。

恍觉如今只形影,身边无人诉情怀。

工作退休几十载,再回车间泪徘徊。

眼望远去老伙计,更待春暖与花开。

——题记

和我一起战斗了几十年的老伙计要走了,汽车从车间里慢慢驶出,驶向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历史展览馆”。看着远去的“老伙计”,那份不舍和离别情绪勾起了我的回忆,往事一下涌上心头。

我的“老伙计”

我的“老伙计”是一台C620-IB型普通车床。你别看它普通,可一点也不简单,那是1978年在“学大庆、赶开滦”建设大庆式企业活动中,我们厂制造的30台C6140、C620-IB、C630型普通车床,7台Z32K型摇臂钻床,67台B665型牛头刨床中,迄今为止保存最好的一台。

那年,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机修厂党委把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组织开展了整顿企业和增产节约活动。我们一车间创造性提出了自制一批机床设备的想法,得到了党委的肯定。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我们集中技术力量,从制图、加工、组装、试车到成功。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我的老伙计在1979年12月来到世上,出厂编号09。当年看着崭新的车床,我的心里那个美啊!每次下班前,我都要把它擦得干干净净,老婆说我对它比对待儿子还好。

有了这批设备,我们厂对外大修和制造就有了设备和技术保障,对外创收也多了起来,让职工真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春天的到来。这一年,我们一车间被贵州煤田地勘公司命名为“特别能战斗队”。

记往昔

我们厂是1961年成立的,原名为贵州煤田地勘公司机修厂,是在勘探队机械厂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先后转战贵州都匀、六枝、盘县、安顺等地,这是一个在“三线建设”历史背景下成立的地勘基层单位,虽然不像地质人那样攀登于崇山峻岭间、风餐露宿于山谷之中,也没有勘探会战震天响、千军万马战犹酣的情调,只有在大山深处默默唱着献青春、献终身、献子孙的“三献精神”的奉献者之歌。

在国家“三线建设”中,贵州广大煤田地勘建设者齐心协力、艰苦奋斗,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建成六盘水煤炭工业基地发挥了积极作用。贵州煤田地勘公司机械厂的成立,开创了煤田地质发展新格局,也凸显了煤田地勘机械厂在“三线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遗存的时代记忆,不朽的时代精神,那台C620-IB型普通车床就好像在静静地诉说它的过去、往事种种,一瞬间我的心便沉淀了下来,有太多的道不尽,有太多的说不完。

饮水思源,不忘历史,追忆“三线”,豪情万丈。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从中国东部、北部大城市里,一批批重要装备被拉进了贵州的深山之中。一群群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上万的民工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云贵高原的深山峡谷,露宿风餐,肩扛人挑,用几十年的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一座座矿山、工厂、城市。

我有个姐姐,是四川幺爷家的,叫吴良琼,年轻时非常漂亮,曾经是一名车工。幺爷来我家向父亲提起时,言语中充满了自豪,并带来一张她的照片。儿时的我好生敬佩,长大后才知道这就叫“偶像”。“三光荣”精神就是我们的父辈,以及像良琼姐姐一样无数个平凡的人为国奉献留下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不仅要继承、弘扬它,更要展示出新时代的新境界、新面貌、新气象,在逆境中矢志奋斗,在困境中锤炼意志,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奋斗中成就伟业。

沉思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从贵州局设备维修中心的发展史来看,我更加理解当年“三线建设”的战略远见,设备维修中心的诞生和发展既有着深厚而丰富的“三线”文化底蕴,也是“三光荣”精神的独特写照,是我们的传家宝,是艰苦奋斗的传承,是“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的集中体现。

60多年后的今天,在送别“老伙计”时写下此文,以此来纪念我的父亲,纪念像良琼姐姐一样为贵州经济建设做出贡献的煤勘人!作为他们之中的普通一员,我感到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召唤着我,促使我写出为之奋斗60多年的历史一角。从这个目的出发,介绍我的“老伙计”,通过它反映出贵州局的发展过程,让这个“三线建设者”的历史功绩和艰苦创业精神资源在新时期发扬光大。

历史长河永不停息,星移斗转不断变迁,而这一历史遗存的记忆永不会褪色,它将站在新的位置上,在那里伫立并散发不朽的光芒,我们也必将铭记这段历史。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更多阅读>>
+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