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艺术 > 详细内容

忘不了那份知青情怀

发布时间:2022-04-06     浏览:161

2008年农历正月初八,广东各地的400多名知青,兴致勃勃汇集到乐光农场(原兵团三师十六团),欢庆第二故乡的50周年诞辰。那是我和迅雷兄分别30年后的首次相遇。然而世事从来难料,次年春节后不久,惊闻迅雷兄撒手人寰的噩耗,我霎时惊呆了,一度落寂于他的离去、深陷于往事的回忆。迅雷和夫人冯小梅在场庆活动期间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他怎么会刚平安地跨过了天涯海角365天,就悄悄地走向了另一个世界的尽头?

  张迅雷是大埔县知青,20世纪60年代末,他上山下乡来到兵团三师十六团六连。也许是天赐缘分,我和他同在六连,同当班长。他是连队炊事班的班长,我是生产班的班长。知青年代的迅雷兄身材壮实,满脸胡须,又戴着一副高度近视的黑框眼镜。他这副老成的外表,让我有点畏惧感,后来接触多了才谙熟其人,其实他性格和善,且通情达理,整天笑声朗朗,很平易近人。

  那时候,连队隔两三天就搞一次生产大会战。大会战期间,一天要吃四五餐饭,迅雷兄的后勤工作是很辛苦的,每天起早摸黑煮饭,还要挑饭上山。每次挑饭上山后,大家吃饭时间,迅雷兄都带炊事班2个人挖橡胶穴,从不歇手。不久,他被提拔当了连队副职干部,后又调到团部担任文教干事。迅雷兄是1966届高中毕业生,在知青群体中算是高学历的,担任文教干事,对他来说一点并不为过,他也干得很出色。

  几年后,我调到团部政治处工作,和迅雷兄朝夕相处,彼此同一间办公室,同住一栋茅草屋,同吃一锅饭。迅雷兄性格豁达开朗、为人善良,处事光明磊落,深受政治处同行的敬重。有一件事令我终生难忘。1974年某天深夜的一次大台风,团部知青的宿舍“茅屋为秋风所破”。机关协理员安排我们暂时住进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伙房仓库,迅雷兄执意让我睡一块大的床板,彼此推来推去,他硬是把我的被子铺好,自己却挤在一个角落里。

  1977年末,全国恢复普通高考制度后,迅雷兄考上了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专物理专业,我接任他的文教干事工作。1978年9月,我出差到通什农垦局开会,晚上我专程到师专找迅雷兄,我俩酣畅叙旧至深夜。

  1979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迅雷兄的弟弟在战斗中壮烈牺牲。迅雷兄遭受了平生失去亲人的痛苦,可他想得开。他满腔国家大义情怀,化悲痛为力量,出色完成了学业后,选择了人民教师的职业。无独有偶的是,几乎同时,我也选择了教师职业,从乐光农场调到通什农垦局第三中学任教。人生短短几十年,朋友之间的人生轨迹多次相同,这种巧合并不多见。

  2008年的场庆活动,我和迅雷兄只有短暂两天相聚的机会。因为是场庆群体活动,我俩单独见面时间有限,欲言难尽。场庆活动结束后,我们原来政治处的几位同事,结伴而行去了保国农场瞻仰毛公山。大家心有灵犀,仿佛是为了却我们共和国旗帜下成长的这一代人的一种心愿,重拾当年知青的那份情怀。

  迅雷兄和千千万万的知青一样,在广阔的天地挥洒汗水、战天斗地,把青春献给了农垦事业。离开农垦时谁都不曾带走一根草,但在农场的每一个橡胶林段里,都铭刻下了他们一双双深深的脚印。

  愿迅雷兄在九泉之下,无牵无挂,永远安息!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作者:赵承宁
更多阅读>>
+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