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媒导读 > 详细内容

安居梦圆人心暖 幸福生活成色足

发布时间:2022-03-09     浏览:113


中坤农场公司中建公司侨二队一批新房喜迎入住。本报记者 龚柳菀 摄


  崭新的大门上,一幅喜庆的对联寄托了对新年的美好希冀;宽敞明亮的客厅里,亲朋好友围坐成一圈,闲谈品茶;厨房里,飘出阵阵浓郁的香气……今年春节,西联农场公司直属分公司华侨队难侨职工沈世梅一家在新房里过了个舒心愉快的新年。

  像沈世梅家这样受益于难侨危房改造的职工群众还有很多。长期以来,海垦集团高度重视民生建设,特别在难侨的住房、道路、生活环境的改善和提升上投入了大量资金,不断提升难侨的幸福感、获得感。

  住房问题关系民生福祉。海垦集团党委积极回应难侨改造住房条件的诉求,扎实开展走访调研等工作,深刻剖析难侨队危房改造问题,对接海南省侨联、省住建厅、省资规厅等有关部门和市县政府,推动解决难侨土地规划报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建房补贴资金等相关问题。此外,海垦集团还筹措资金专项用于支持垦区难侨队危房改造。仅2021年,中坤、西联、广坝等农场公司就建成400套新房,惠及2000多名难侨职工。

  

  居住面积小 生活环境差

  三代人盼新居

  

  88个安置点,2.3万人,这是海垦农垦辖区内难侨管理工作的现状。记者了解到,20世纪中后期,逾20万华侨从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等地返回中国大陆,部分难侨被安置在海南农垦各下属农场。

  历经几十年的岁月,不少难侨的住房已“熬”成危房,房屋低矮昏暗,墙体开裂,虫鼠横行,一到台风天就面临着倒塌风险。不少难侨家庭人口从原来的几口人发展成十几口人,几代人一起住在2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人均居住面积小,生活环境差。

  “在搬进新房之前,我们一家10口人就挤在这间24平方米的瓦房里,墙皮脱落,漏风漏雨,开门就是床,逢年过节都不敢邀请亲朋好友上门做客。”记者在西联农场公司华侨队走访时,沈世梅指着还未拆除的老房子回忆起以前的日子,言语中满是心酸,一家人的新居梦一盼就是20多年。

  中坤农场公司中建公司侨二队居民吴日生也曾面临着和沈世梅一样的住房窘境。“20多岁时将心仪的女孩带回家,她看见我一家人挤在28平方米的老房子,墙壁开裂漏水,考虑到婚后生活条件,没过多久就提出了分手。”回忆起10年前的往事,吴日生唏嘘不已。

  这些情况,在不少垦区难侨身上都能找到相似的影子。改善住房条件和居住环境,成了他们多年来的热切期盼。

  安居梦,在2018年有了轮廓。2018年7月27日,海垦集团党委通过深入调研,全面掌握难侨人员基本情况,厘清其主要诉求,出台了《关于解决垦区归难侨问题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难侨危旧房、就业、社会保障等5大方面作出部署。

  

  宣传到位 思想破冰

  危房改造顺利推进

  

  难侨危房改造工作有了方向,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困难。

  《意见》出台后,起初不少难侨还是存有“等靠要”的思想,认为所有费用都应由农场公司和政府承担。

  记者了解到,《意见》明确设立三种补贴类型减轻难侨危房改造负担,其中非难侨职工按照政府补贴1.5万元/户;难侨身份职工按照集团补贴2万元户及政府补贴1.5万元/户;由于历史原因划转下来的难侨身份职工按照集团补贴2万元/户及当年的政府补贴2.2万元/户。

  如何做通大家的思想工作,打开工作局面,成为摆在涉难侨农场公司面前的一道难题。

  “要啃‘硬骨头’,必须动真格。”西联农场公司是开展难侨危房改造的重点单位之一。该公司原副总经理刘杰文告诉记者,《意见》出台后,该公司工作人员挨家逐户摸排,反复宣讲政策,并多次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了解难侨对于危房改造的诉求,为的就是让大家了解政策,统一思想。

  “刚开始我们下队宣传政策时,大家都非常抵触,我们走访过程中经常吃‘闭门羹’。”西联农场公司总经理助理、规划运营部部长滕海华介绍,该公司前后做了近一年的思想动员,下队宣传的次数不计其数,难侨的思想终于有所松动。2019年11月,在取得整排居民同意的基础上,该公司对华侨队一排危房进行拆除,华侨队难侨危房改造工程正式动工建设。

  中坤农场公司也是难侨危房改造工作中开展较早、进展较快的单位之一。该公司主要采取“一户一宅”的办法,以成熟一栋建一栋、拆旧建新、先易后难的方式,稳步推进难侨住房改造工作,同时充分发挥难侨群众内部协调作用。

  “2019年,侨二队有2户难侨居住的房屋出现漏水和破损等情况,但由于建房地基面积有限,导致其中一户一直无法拆除重建。”中坤农场公司中建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范锦汉介绍,该公司通过查看建设用地规划,发现该队难侨吴木清的一块槟榔地属于建设用地,便多次上门对其进行思想动员,请求让出这块槟榔地来安置难侨。

  “起初我是不太愿意的,因为这些槟榔树刚挂果,槟榔果连年价格飙升。”吴木清告诉记者,但看到海垦集团为了改善难侨住房出钱又出力,农场公司工作人员风雨无阻“扎根”侨队做工作,经过几天的思想斗争,最终他同意将这30多株价值1万多元的槟榔树砍掉,让出这块地安置难侨,同时自愿放弃补偿。

  吴木清舍“小利”为大家的故事在农场公司传开,大家深受触动,危房改造工作就此打开了突破口。有了吴木清的带头,建房过程中遇到地面附着物需清理的,种植户都自愿进行清除,同时不要求任何赔偿。房屋需要调换的,居民也会自行商量调换。

  

  危房变新房 “忧居”变“安居”

  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平坦的水泥路干净整洁,道路两侧,二层楼房有序分布,有些已经装饰一新,喜迎入住,有些还在建设当中,很快将竣工交房。1月27日,记者走进中坤农场公司中建公司侨二队,这里已有不少难侨享受到海垦集团实施难侨危房改造工程带来的好处。

  “危房改造工作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属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海垦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推进工作中,垦区责任单位积极对接属地政府,争取政策、规划、报建等方面的支持,为加速推进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得益于垦地合力推进的危房改造工作,改变了侨队的面貌,过去无序建房、分散居住、布局凌乱的侨队,变成了坐落有序、阡陌纵横的美丽新家园。

  作为第一批住进新房的难侨,吴木清的感触很深。“过去每逢刮风下雨,一家人整晚都不敢睡,生怕房子半夜塌了把一家人埋了。现在住进了宽敞明亮的二层小楼,每天一觉睡到天亮,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吴木清一家人安居梦已经从梦想照进现实,现在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儿子能够早日成家,为这栋小楼带来更多的烟火气。

  “我的两个儿子分别申请到4万元的危房改造补贴,再自费10多万元各自修建了一栋120平方米的平房,住房安全得到保障,一家人的生活也越来越有盼头。”坐在宽敞明亮的新房里,沈世梅脸上总是不自觉地浮上笑意,她告诉记者,以前她从来不敢邀请亲朋好友上门做客,因为家里坐不下更住不下。今年过年,她挨个打电话邀请亲戚来新家做客,“这下家里来多少亲戚都能住下了。”

  危房改造一端连着千家万户民生福祉,一端连着垦区稳定发展。“难侨危房改造工程不是单纯的拆旧建新,而是借助危房改造,推动乡村振兴。”海垦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该集团将进一步提升垦区难侨住房等民生工作水平,推动垦区振兴、垦地共赢。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结合产业帮扶,增加难侨职工的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努力改善难侨群体的生活条件,夯实共同富裕的基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增强侨界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本报海口3月3日讯)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作者:本报记者 龚柳菀 通讯员 谢永斌
更多阅读>>
+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