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媒文摘 > 详细内容

严寒下的坚守

发布时间:2022-01-10     浏览:86

  连日来,霍林郭勒运营维修段积极应对严寒天气,全面排查线路设备隐患,不断提升设备质量,确保运输安全。图为该段职工在锡乌线白音华南站进行钢轨打磨作业。通讯员唐有伟 摄

   编者按:数九寒天、天寒地冻,给铁路运输生产带来严峻考验。集团公司干部职工不分昼夜、不畏严寒、奋勇争先,用责任和担当挺起保障大动脉畅通的钢铁脊梁,唱响了嘹亮的奋斗战歌。


 不畏严寒战犹酣
  2021年12月29日6时45分,通霍线珠斯花站最低气温已达到-25℃。通辽工务段珠斯花线路车间20余名全副武装的干部职工早已在作业地点列队等待,即将展开线路换轨作业。
  “此次施工任务是更换珠斯花站内29号道岔基本轨、引轨。今天虽然降温了,但咱们的工作标准不能降。”作业前,车间主任王学家再次提醒大家保证作业质量。 7时10分,施工命令下达,职工扛起撬棍、起拨道器、锯轨机、内燃扳手等作业机具,奔向29号道岔。
  为确保施工作业按照规定达标,该车间在早点名会上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预想,把作业过程的重点环节和技术标准明确到各个作业组,细化到每名职工,确保每项作业平稳有序进行。“小赵,赶紧组织人员卸扣件。”“小张,检查卸下的扣件能否重复使用,一定要保证质量。”作业一组工长徐立国一边指挥作业,一边带领10名职工熟练地将弹条、扣件从螺栓杆上拆卸下来……一时间,内燃扳手的轰鸣声、锯轨刀片与钢轨的摩擦声和拨轨的号子声交织在一起。职工们干活时一低头、一弯腰,刺骨的寒风就从领口吹入棉衣里,后脊梁透骨地凉。但大家无暇顾及,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换轨作业。他们的眉毛上、帽檐上结了一层厚厚的白霜。
  7时55分,作业二组组长张强带领职工利用拉轨车将基本轨运送到指定位置,并将伤损轨件全部移出,职工及时更换伤损胶垫,将新轨拨入轨槽。当基本轨准确落位后,早就准备就绪的职工又开始上扣件,拧螺栓,并对前后接头进行胶接,确保道岔质量达标。9时10分,干部职工在严寒中用顽强的斗志高标准完成了换轨作业。
  冬运以来,这个段围绕季节性工作特点及管内线岔设备实际,有序开展冬修作业,共完成冻害整治852处,低塌焊带打磨301处,更换伤损轨58根,全力确保运输安全畅通。
  (记者张向春  通讯员张雪)


  寒夜里的上水员
  2021年12月28日深夜,山海关地区气温接近-20℃。空旷的站台上,湿冷的空气混杂着呼啸的海风,让人感觉格外寒冷,稀稀落落的几个旅客都不约而同地裹紧了棉衣。线路中间,4名身着防护马甲的上水员,拖着长长的上水管正在紧张忙碌着……
  山海关站地处关内外咽喉要道,是京哈、沈山两条主要干线上的上水站。随着春运临近,上水作业任务也逐渐繁忙起来,48名上水员以四班倒的作业方式,日均上水作业24列373辆。
  22时48分,沈阳北至成都Z188次列车预告进入5站台7道。上水员刘文军、李秋伟、赵威、张松利4人身穿防护服,头戴防寒帽,从2站台东部休息室开始列队出务。59岁的刘文军不时回头对着张松利说:“上线路一定要看护好赵威,这小孩年龄小,单独作业时间短,一些应急处置的招法你也要多教教他……”
  22时52分,4名上水员在各自负责的水井位置迎接列车到来。列车停稳后,他们各自从上水井处拖起水管,快步走到列车进水口处,将管头插入进水口,然后又返回上水井,蹲下身子将水栓拧到全开位置,整套动作干净利落……
  上水员赵威参加工作后历任连结员、客运员、计划员,2021年11月份,看到上水作业人员不足,就主动要求转岗成为一名上水员。上水过程中,他一边握着上水管作业,一边向记者说着工作1个多月来的感受:“上水作业看似简单,但有很多讲究,必须得做到快和稳。特别是冬季上水作业,身上穿着厚厚的衣服,还要拖着沉重的水管在线路间行走,稍有不慎就会滑倒,弄得一身都是冰水……”
  刘文军8月份退休,为了让自己的工作生涯完美落幕,每一次作业他都当作是最后一班岗,一点不差地执行每一项作业标准。进入数九之后,山海关地区滴水成冰,为防止发生冻管现象,他特意在上完水后将水管由根部高高抬起,直到把管里的残水彻底排净。
  23时09分,“喝饱水”的Z188次列车从山海关站正点开出,刘文军4人又马不停蹄地奔赴2站台2道,准备对成都至沈阳北Z187次列车进行上水作业。看到刘文军帽子上挂了一圈白霜,直挺挺的衣服领里不住地冒着热气,赵威一边上前帮着敲打大衣上的冰霜,一边打趣地说:“师傅,您老太帅了,一定要保持好这个造型,作业后我得给您来个特写……”

  “师傅,6车上水管堵了,外面都是冰坨子,水上不去啊!”23时47分,在对满洲里至北京K20次列车进行上水作业时,赵威在电台中对刘文军说。“别着急,我马上到。”负责1至4车上水作业的刘文军闻讯后快步跑到赵威的作业地点。“师傅,您戴上我的手套吧,上水管里的水都流到您袖子里了,一会儿就该冻上了。”赵威看着额头冒汗,手却冻得发紫的刘文军心疼地说。“没事,我这老胳膊老腿再冷都不怕!”说话间,冰块在刘文军手中像听话的孩子一样纷纷掉落下来,水管里的积水一下子就喷射出来,刘文军的鞋子、裤子、大衣迅速结了一层冰霜,可他却毫不在意。
  2021年12月29日零时22分,K20次列车“畅饮”后驶离山海关站,赵威刚刚向站台走了几步,就俯下身子干呕起来。刘文军向记者解释道:“冬季在线路内进行上水作业时,经常会看见列车下悬挂着冰块和粪便,有时不留神还会掉在身上,新职上水作业人员都要有一段适应期,我们这些老上水员都习惯了,只想着让每一名旅客都能在列车上喝到热腾腾的开水,暖乎乎地回家过年……”
  (记者唐冠军 通讯员孙伟)


 数九寒天除冻害
  “今天室外温度达-25℃,大家帽子都戴严了,别冻伤。线路上有雪,干活的时候注意脚下。处理冻害时,一定要严格执行作业标准,确保作业质量。”2021年12月27日1时10分,在施工命令下达前,白城工务段段长张东久这样叮嘱职工。
  连日来,受寒潮天气影响,该段管内部分线路出现冻害上涨情况,最大冻害冻高达19毫米。这个段领导班子成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深入现场跟班写实,协助职工解决各类问题,确保冻害整治及时、到位。
  27日深夜,张东久与该段松原线路车间长山屯工区干部职工在长白下行线179公里370米处防护网外清点作业工具,等待即将开始的“天窗”修。凛冽的寒风如刀片一般,刮得人脸颊生疼,但干部职工依然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1时30分,作业命令下达后,大家抬着几十斤重的工具开始上道作业。由于天气寒冷,短短十几分钟,大家的帽子、眉毛、脖套上就结了厚厚的一层冰霜。张东久与车间副主任韩彪单膝跪在雪地上,观察着钢直尺的数值,时不时俯下身子趴在钢轨上,仔细观察轨面起伏情况;用粉笔做出标记后,再使用电子道尺复核,以此确定冻害位置。之后,职工们按照作业要求与事先分工,快速清除线路上的积雪,拧开螺栓,用起道机将钢轨顶起,再在钢轨与轨枕间插入或撤出一定规格的垫板。为保证垫板安设到位,他们需要经常跪在雪中作业。“虽然在这种极寒的环境下作业,但只要能保证线路质量和运输安全畅通,我们苦点累点也值得。”韩彪说。此次作业,他们共整治冻害处所8处,撤换胶垫181个、竹垫板64个,整治冻害440延长米。
  为确保冻害整治质量,这个段对冻害整治情况进行验收把关,对冻害整治不达标的纳入考核。同时,把冻害整治工作作为车间劳动竞赛评比考核的重要内容,极大调动了职工整治冻害的积极性。他们还组织召开冻害整治现场观摩会,面对面向职工传授冻害整治技巧,提升职工冻害整治能力,为确保冬运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武莉 通讯员张雪岩 唐明)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更多阅读>>
+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