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06 浏览:671
图为苏家屯车辆段检修作业人员操纵钩尾框搬运机器人搬运车辆部件。通讯员隋鑫鋆 摄
本报记者李华飞 通讯员刘德新 韩霞 隋鑫鋆
“两坚守两实现”攻坚战开展以来,苏家屯车辆段瞄准安全生产经营难点问题,坚持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组织开展技术攻关,不断提高车辆检修效率,同时发动干部职工大力修旧利废、节支降耗,实现降本增效。
向效率要效益,不断突破智能检修技术瓶颈
走进这个段货车检修库,各式自动化检修线有序运转,职工们在各种机器人的辅助下高效进行检修作业。在钩尾框输送线与抛丸除锈机间,钩尾框搬运机器人利用电磁原理轻松吸取重达数百斤的车辆部件,精准放置在规定的位置。2名作业人员动作娴熟,仅用3分钟就轻松完成了钩尾框抛丸除锈、检测探伤、喷漆等作业,而以往这些作业需要5名职工花费7分钟才能完成,因为所有环节的搬运工作都需要人工完成,不仅费时费力,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机器人虽然高效,却需要厂家随时进行现场调试。为保证机器人检修设备的稳定性、高效性,特别是针对疫情期间厂家技术人员往来不便的实际,这个段持续推动货车检修自动化、智能化建设,立足货车检修专业实际,不断突破智能检修技术瓶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这个段创新工作室带头人、设备车间副主任陈永复主动请缨,自学《西门子S7-1500博途软件应用》《ABB工业机器人编程全集》等机械编程技术,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反复调试,终于突破技术瓶颈,掌握了钩尾框搬运机器人的自主编程技术,保证了钩尾框搬运机器人和钩尾框自动化检修流水线的运行稳定。陈永复还带领职工创新改造电气控制系统、修改设备参数,进一步提升了钩尾框搬运机器人的工作能力,使得这些作业仅需2名职工即可轻松完成,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人工成本,同时彻底消除了钢丸飞溅、起重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
大力修旧利废,立项攻关实现“多点开花”
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提升的新引擎,更能点石成金,变废为宝。这个段大力开展立项攻关,通过技术改革实现修旧利废、节支降耗。
货车车门作为敞车车体的主要部件,每天有大量的变形待修复车门被拆卸下来,但整形作业劳动强度大、效率也不高。整备车间配件加修班组针对这一难题,由党员技术骨干朱兴权牵头,组织9名党员成立攻关小组,经过5天夜以继日的研究和反复试验,为车门整型机加装了自动传输系统。过去调修一扇下侧门需要6人围着一台机器转,耗时5分钟,如今通过自主研发的下侧门调修流水线,只需一人操作遥控器便可实现下侧门吊装、上线、传输、调修、下线自动控制,而且仅需1.5分钟,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针对破损车集中整治,面对车门需求不断增加、可加修车门资源非常有限、焊修新车门折页等附属配件成本高的难题,攻关小组充分利用报废侧门折页,通过重新拼修再利旧,确保集中整治车门满足供应的同时,节约维修采购成本20余万元。
“武师傅,咱们列检使用的无线风压监测中继台1台价值1.6万元,发生故障后咱要是能修好,那能省不少钱呢。” 量具与信息化车间调度员姜波对数据班组副工长武海洪说。“两坚守两实现”攻坚战开展以来,这个车间人人讲节支、处处谈创效,职工围绕电子工具维修积极立项攻关。无线风压监测中继台在生产中要与无线风压监测仪配套使用,都需要在厂家定制,每套设备价值2.1万元,不仅价格昂贵,等待上门维修还会影响现场生产。武海洪和姜波联合9名职工成立了攻关小组,从最基础的电工基础、集成电路书籍开始研究。虽然他们平均年龄超过50岁,但仍不服输,边上网查资料学习技术理论,边结合多年电路维修的实践经验反复论证,经过数周钻研,终于掌握了无线风压设备的核心技术。
10月3日2时,受强雷电天气影响,灵山始发列检作业场的无线风压设备发生故障,列车试风数据无法及时传输到值班室。现场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使用备用风压设备。在家休假的武海洪接到通知,冒着大雨连夜驾车赶往现场处理故障。3时20分,故障修复,一次就为段节省设备维修费用万余元。
年初以来,这个车间共完成维修翻新整修对讲机300余台、防护红灯189个、无线风压监测仪170台、无线风压监测中继台5台,累计节支24.7万元。
挖掘创新潜力,征集“金点子”结出“金豆子”
这个段紧紧围绕“两坚守两实现”攻坚战目标,建立正向激励机制,挖掘创新潜力,鼓励干部职工在作业中查找制约现场检修质量、效率、节支的突出问题,主动攻难关解难题。
这个段积极组织职工开展征集“金点子”活动,每季度对合理化建议进行评审奖励。职工成为自主研发的“生力军”,先后自主研发了制动软管螺纹清理机、折角塞门手把分解机、冲床专用模具等一系列设备。这个段通过健全完善安全经营“金点子”常态化工作机制,营造了众智创新、群策群力的浓厚氛围,今年以来,共征集“金点子”117个,采纳28个,实现节支200余万元。
吉林货运中心紧紧抓住入关粮食需求量增大的契机,积极利用微信问候、电话回访等方式找寻商机。1月末,该货运中心吉林营销事业部经理杨奇在电话回访中了解到,吉旺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光武粮食种植合作社有1.8万吨玉米打算运往山东潍坊市和青州市等6个地区。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受到疫情影响,客户想尽快将货物运出。杨奇多次与两家企业负责人沟通,了解企业运输需求和需要协调解决的实际困难,经与地方相关部门多次沟通,最终成功为两家企业运出这批货物。
强化装卸车组织 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
春节期间,受疫情影响,集团公司管内出现装卸劳力短缺的问题,成为制约上量增收的难题。针对这一情况,集团公司各货运中心多措并举,积极加强装卸车组织,全力满足物流运输需求。
长春货运中心实行人力装卸作业向机械作业的转变,动员企业装车车种向集装箱改变,大量减少人力作业。该货运中心转变作业地点,由站内装卸向专用线装卸转变。由于各专用线企业内部都有固定的装卸人力,因此,该货运中心动员企业选择在专用线装车,解决人力不足问题。
节日期间,通辽绿农生化工程有限公司在通辽货运中心木里图营业室提报了15车有机肥发运计划,全部为人力装车。受疫情影响,12名委外装卸人员所在的村屯实施严格进出管控,导致他们无法到场作业。为保证装车不受影响,该货运中心主管运输的副总经理主动协调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同意装卸人员在体温测试合格的前提下,6时至18时可进入铁路货场作业。通过积极协调,确保了作业顺利完成,避免了压车现象发生。同时,疫情期间,该货运中心积极组织人力调站作业,将装卸人员从通辽分两批调到八仙筒进行装卸作业,确保完成装卸任务。
沈阳货运中心新台子营业室受疫情影响,装卸劳力不足,又遇到了货物集中到达的情况。该货运中心针对特殊情况采取异地分卸措施,将部分货物组织到其他专用线内卸车,解决劳力不足问题。
锦州货运中心凌源营销事业部辖区汐子站的委外装卸人员受疫情影响不能进出村,影响汐子站装车。为保证委外装卸人员到站作业,凌源营销事业部经理积极协调赤峰铁发商贸有限公司为委外装卸人员提供休息场所,再与赤峰得丰焦化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联系,由该公司为委外装卸人员提供就餐服务,解决了装卸人员的吃住问题,保障汐子站货物的正常发运。
大连货运中心对节日期间的装卸人员组织超前准备,确保在岗人数,并安排专车接送,确保人员及时到达作业点,完成装卸任务。
加强物流运输组织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疫情发生以来,集团公司主动走访各大企业,了解面临各种困难,想方设法研究解决,精准制定运输方案,加强物流运输组织,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自2月1日以来,集团公司货物发送量完成1208.4万吨,日均完成100.7万吨,日均同比增加1.6万吨,为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提供了运输保障。
“我们与一方面辽宁、吉林、内蒙古等地区的69家电厂保持24小时热线联系,随时掌握存煤和耗煤情况。另一方面,同当地政府一道,积极协调煤矿企业尽快复工复产,保证在电煤需求的高峰期,电厂需求多少煤炭铁路就装多少,装多少车站就组织第一时间卸多少。”集团公司货运营销中心副主任卢永亮说。
今年以来,集团公司平均每天运送煤炭6866车,达到45.8万吨。正是由于实行了优先保证的特殊措施,目前,这69家电厂的存煤量充足,居民住宅的热力供暖平稳有序。
与此同时,集团公司按照定点、定时、定线的客车化开行模式,组织开行沈阳到广州、长春到南京、吉林到上海等快速货运班列。这些货运班列的运行速度能达到每小时120公里,速度快、运时短,为各大企业抓好原材料和产品物流运输,尽快复工复产提供良好保证。
集团公司还组织7个货运中心及46个营销市场部,深入厂矿企业,开展货源走访调查,全力组织货运上量。长春货运中心针对道路封堵问题,向地方政府发送函文,保证重点物资运输通道畅通。沈阳、本溪、锦州货运中心协调相关企业,确保2月份20个矿建类“一口价”项目运量兑现。大连货运中心组织疏港矿粉装车,确保每天不少于14列。
今年2月初,吉林省一家国有粮库6000吨玉米急需发往南方各地,由于疫情影响,这批粮食一时无法外运,企业负责人十分焦急。
了解这一情况后,吉林货运中心立即同当地政府部门取得联系,为进出村屯运粮的货车发放“绿色通行证”,司机上下车前严格测量体温。为解决货车紧缺的燃眉之急,他们联系地方自营车队的10台货车,又紧急调用3台箱货车,配备充足装卸人员。目前,首批运往上海等地的20车粮食已启动,该企业的外运工作已恢复正常。
吉林亚泰水泥有限公司年产水泥熟料500多万吨,疫情发生后,通过公路发往双辽、伊通等地的运输渠道受阻,企业处于半停窑状态。眼看着由于运不出去造成的库存积压越来越多,公司经理谷万一非常着急。
长春货运中心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与谷万一取得联系。经过反复研究,决定对发往双辽、伊通等地的水泥熟料采取站到门运输方式:从各地想方设法调集了500个敞顶箱空车,专门提供给企业用于运送水泥熟料。同时,实行“一企一策”,把水泥熟料运输纳入“一口价”项目。2月份,该企业日均在铁路发运水泥熟料71.5车,日均多运17车。目前,解决了燃眉之急的吉林亚泰水泥有限公司生产完全恢复正常。谷万一高兴地说:“关键时候,还是铁路运输最靠谱!”
发挥“后厂”保障作用 实现货运量持续增长
连日来,各系统、各单位按照集团公司统一部署,联劳联动、通力协作、共担职责,坚持疫情防控和为推进货运上量提供充足运力保障两手抓,在确保特殊时期运输安全绝对稳定的前提下,千方百计提高运输效率,充分发挥出“后厂”保障作用,为保证防疫和重点物资运输、实现货运增量奠定基础。
运输部门积极创新货物线取送车组织办法,对“到、送、装、取、挂”等各环节按10分钟技术图表精细化组织,提高货物线装卸车运用效率和质量,确保装车兑现。同时,大力抓好重点企业卸车组织。他们建立快速反应机制,遇有“三冻物资”积压,立即实施站段、企业、货运中心联动,灵活掌控装车方向和品类,加快货车周转,提高运输效率。为给货运上量提供充足的通道能力,运输部门根据客运部门需求,及时调整优化运行图,相应增加货车运行线,为货运增量提供充足运力保障。针对防疫工作带来的通勤不便等实际情况,运输部门及时组织站段制定应急预案。采取调整班制、预备人员集中管理等手段,保证行车、调车人员充足,为货运上量提供人力支撑。他们还实施精准激励制度,加大奖励额度。重新构建挖潜提效考核体系,新增编组站服务中间站(港口)、精细化装卸车组织、解决影响运输效率问题等三个考核项点,实现精准发力。在编组站、分界口开展节日劳动竞赛,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实现运输效率大幅提升和分界口大出大入。
调度部门把防疫和重点物资运输作为重中之重,坚持优先安排,强化精细指挥,全力保障防疫和重点物资运输。他们将防疫和重点物资运输放在运输组织的最高等级,在确保行车安全的前提下,采取超常规手段组织快速运输。同时,实行计划、配空、装车、挂运、卸车“五优先”措施,确保应急物资优先运输。他们建立防疫物资运输跟踪表,按品名、车种、到站分类,精准掌握和管控计划需求时间、配空时间、对位时间、开始装车时间、装车结束时间等信息。他们还建立防疫物资运输快速反馈通道,提前了解防疫和重点物资运输需求,第一时间通知相关人员安排运力,确保及时配装挂运。
机务部门以确保货物列车达标达速为己任,以良好的操纵技能确保安全正点高效,以良好的设备质量提供动力保障。车辆部门严格执行作业标准,强化车辆消杀全覆盖和车辆检查整修,提高列检作业效率,为上量增收提供充足优质的车源保障。
工务、电务、供电、房产、生活等部门坚持更加严细实的工作标准,认真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并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货运增运增收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
一天接着一天干,咬定青山不放松。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集团公司各系统干部职工将继续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为货运上量增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