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媒头条 > 详细内容

“最强大脑”有勇有谋——广州通信段全力保障赣深高铁按期开通纪实

发布时间:2021-11-25     浏览:257

全媒体记者 马可悦 通讯员 戴倩仪 吴天浩

赣深高铁线上有一群人,他们拥有着“最强大脑”和“最强体魄”,既能从事“高精尖”的技术分析,又能在现场爬铁塔、接漏缆、测场强。

赣深高铁广东段全长约297公里,共敷设铁路通信光缆1489公里、铁塔135座。全线通信设备设施的接管维护工作由广州通信段负责。

为了赣深高铁广东段的无线通信系统能够按期以高标准一次建设完成,他们奉献着自己的全部力量。他们拼尽全力,以实际行动用科技编织赣深高铁通信网络,让党旗在赣深新线高高飘扬。

“通信硬汉”无惧风雨

刘成益是该段惠州北高铁通信车间主任兼党支部副书记。段党委在赣深新线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由他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兼新线筹备组组长。

刘成益带领一支平均年龄27岁的筹备组队伍奔赴施工一线。铁路通信设备分布广、位置偏,有些在山沟里,有些在隧道里。粤东地区天气阴晴不定,验收人员每天跋山涉水,晴天一身汗,雨天两脚泥,这都是常有的事。

有一次,他们在赣深高铁惠州北至博罗区间,检查2264公里863米处光缆敷设情况时,突然狂风大雨。光电缆还在敷设中,尚未填土,刘成益顶着倾盆大雨,检查到一处光缆缆身背面有砸伤情况,露出了部分光纤束管。雨停后,刘成益立即组织人员更换光缆,重新接续测试,直到确认没有问题才离开。

太阳暴晒的日子里,机房内温度超过40摄氏度,就像一个“大闷罐”。刘成益和验收组人员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浸湿,他们一边仔细验收设备工艺质量,一边详细记录测试的数据参数。

刘成益说:“新线调试中会碰到各种问题,这正是潜心求学、提高业务能力的时候。我们要严格落实验收标准,将发现的问题一处一处整改,问题早一天销号,赣深高铁的安全就能多一分保障。”

“头号军师”突破信号屏障

肖成金是该段龙川西高铁通信车间工程师。他围绕高铁通信现场设备攻坚克难,参与完成QC课题3个,撰写并上稿论文2篇,是典型的研究型人才,被大伙儿笑称为段里的“头号军师”。

赣深高铁许多现场技术标准需要研究学习,作为最早一批介入的人员之一,肖成金面临的挑战不小。

赣深高铁广东段隧道长达208公里,列车想要跑出3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离不开无线通信的数据传送。无线信号传送不到又深又长的隧道内,一种能在隧道内发射无线信号的线缆——通信漏缆便派上了用场。

在全长9.881公里的松岗山隧道内,肖成金爬着梯子检查漏缆,发现隧道顶部弧度过大、混凝土过硬,卡扣打不进墙面。时间长了卡扣松脱就会导致漏缆掉落到轨道上,影响列车行车,只有改动卡扣间距离来解决这个问题。

松岗山隧道内手机没有信号,他需要跑到一两公里外才能与外界联络。就这样,肖成金一遍一遍地来回跑,确认工艺标准,将卡扣安装间距控制在1米。那时他每天打电话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等会再说,我进隧道没信号了”。

龙川西高铁通信车间管内有9.6万多米漏缆,每一个卡扣都在肖成金的监督下,严格按照1米的间距标准安装。按照标准化要求去验收把关,是他不懈的坚守。

“赣深乡情”是他的不竭动力

华明裕是该段龙川西高铁通信车间通信工区负责人。他平日里最大的爱好就是钻研各种业务问题,每当他发现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问题时,总会与同事深入研究探讨,直到探索出解决方案。

华明裕曾在技术支持中心网管中心工作,以前他主要是远程指挥工作,对现场设备的了解仅限于理论。如今成为一线工区负责人,肩负更多责任的同时,他也多了一个爱好——带领工区职工一起进行现场试验。

华明裕是传输专业出身,来到赣深高铁现场后,对传输设备的安装与维护提出了不少建议。他到龙川西的第一天就提出机房光纤配线架线缆弯曲幅度问题。光纤比较脆弱,如果弯曲幅度过大会导致光衰耗过大,严重时会影响通信设备,导致设备倒换影响行车。

有一次河源东站传输设备业务不通,现场职工和厂家人员调试了很久也没有解决。华明裕来到现场后,根据处理过类似情况的丰富经验,上手进行调试试验,配合网管将设备成功调通。

对华明裕来说,赣深高铁的开通有着特别的意义。他是江西赣州人,妻子在赣州定居,父母在深圳生活工作。原本回赣州需从广州转车,单程耗时6个小时。赣深高铁开通以后,他回家或到深圳探望父母均只需1个多小时,他笑着说:“这是建设在我家门口的高铁,以后回家方便多了。”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更多阅读>>
+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