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媒文摘 > 详细内容

包钢—维古奇:跨越23年的千里守望

发布时间:2021-09-18     浏览:332

——包钢党委“我为群众办实事”帮扶鄂温克人民乡村振兴纪实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包钢(集团)公司党委相继公布三批 32 项“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项目清单,其中,公司党委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助力推进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音河乡维古奇猎民村(包钢猎民新村)乡村振兴,巩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格外引人注目。近日,包钢党委 100 万元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资金拨付至音河乡政府,民族团结佳话再谱新篇章。


灾后重建的“包钢猎民新村”。

包钢—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音河达斡尔民族乡,行车距离1800多公里;1998—2015—2021,这是包钢与阿荣旗维古奇猎民村23年守望相助的佳话延续。

“收到了,100万元收到了,实在是太感谢包钢了!”几天前,记者给音河乡乡长郭亮打电话,电话那端传来鄂温克人民乡村振兴希望的福音。

1998年——洪灾过后村庄加上“包钢”的名字

维古奇猎民村地处呼伦贝尔阿荣旗音河达斡尔民族乡最北端,每年夏季,是维古奇水草最为丰美的时节,牧马牛羊点缀在青翠的丘陵漫岗之上,广袤草原绵延至天边。村中心的莫日根广场上,耸立着一座雄伟的雕塑,猎人身背猎枪骑在马上,猎犬围在猎人身旁蓄势待发,这是猎民们曾经的生活写照。

当年包钢援建维古奇村的房屋建设井然有序,在重山环抱中随地形趋势连排延伸,杜凤芹家是其中之一,年过六旬的她步伐矫健,身体硬朗,“要感谢党和国家给予我们的支持,还要感谢包钢在灾难之后帮我们重新建起家园。”杜大娘亲历了当年洪灾,也见证了包钢援建房屋拔地而起,谈起往事,她感慨万千。

1998年,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导致维古奇全村80%的房屋危在旦夕,就在猎民居无定所、愁眉不展的时候,在自治区民委联系下,包钢主动伸出援手,捐款30万元帮助维古奇猎民村建设房屋27栋,解决了104户猎民燃眉之急,使鄂温克猎民住上了自己的新房,包钢还组织医疗队前往维古奇村,帮助当地少数民族群众预防大灾之后出现重大疫情,为维古奇建起了一个充满希望的“包钢猎民新村”。

57岁的维古奇村委会主任吴晓娟至今仍奔波在村里大小事务一线,说起包钢捐助的30万元,她说:“准确来说,应该是45万元,由于当年房屋建设完成后资金不够,只能再次请求包钢援助15万元。”吴晓娟讲述了这多出15万元的由来,还回忆起当年初见包钢生产现场时壮阔的生产场景。吴晓娟还有个愿望,有机会一定要再去包钢看看。

在维古奇村民心中,包钢既是鱼水情深的“恩人”,也是内蒙古领衔发展的现代化企业。自23年前的一场大水,包钢就与维古奇少数民族同胞“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集聚包钢智慧与力量,为促进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村民们也自发地在村庄名字前面加上“包钢”的字样。

2015年——圆梦农耕百户猎民与包钢分享硕果

维古奇猎民村总户数104户,其中鄂温克族86户,达斡尔族6户,鄂伦春族5户,这里曾是远近闻名的猎民村,祖祖辈辈以狩猎为生。上世纪90年代,正是维古奇鄂温克猎民由传统游猎向定居农耕生产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猎民们放下猎枪拿起农具,但大洪水冲毁了家园,毁掉了良田。包钢的援助不仅让百户猎民居有所安,还重新点燃了“猎转农”的“农耕梦”。

杜伟军是村里的传奇人物。拿起猎枪,是维古奇最优秀的猎手;放下猎枪扛起钢枪,是保家卫国的解放军战士;放下钢枪学习农业种植,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全国十佳农民”。

鄂温克猎民有个传统,狩猎归来后,要把好肉分给没有劳动力的老弱人家。杜伟军在自己勤劳致富的过程中,也没有忘记乡里乡亲,他以产销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带领着对农业生产熟悉程度还不是很高的猎民们一同追逐着“农耕梦”。

2015年,“包钢猎民新村”向包钢捐赠了200余箱绿色优质面粉,展示了维古奇村追寻“农耕梦”的硕果。包钢人看到少数民族同胞“猎转农”的成果无比高兴,将这些面粉分发给了包钢各民族困难职工、空巢老人、道德模范和公司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及先进个人。杜伟军谈起当年捐赠一事时说:“维古奇的百户猎民从来没有忘记过灾难中伸出援手的包钢人。现在村里发展蒸蒸日上,吃水不忘挖井人。”

杜伟军承包下外出打工农户的流转田地,不断扩大农场规模。“山垴”是杜伟军给自己的黑麦面等产品注册的商标,同行人告诉记者,“山垴”意为大山的孩子。但是杜伟军的“山垴”也遇到了发展的烦恼,农业生产受到自然和市场经济双重风险,“大山深处的绿色食品”怎么走出大山,是杜伟军和维古奇村所有人在富裕路上遇到的共同难题。

2021年——实事办好绘就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过程中,包钢将助力推进呼伦贝尔阿荣旗音河乡维古奇猎民村(包钢猎民新村)乡村振兴,巩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确定为公司党委“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如何既受之以“鱼”,又授之以“渔”,将捐赠帮扶转化为两地深度交融,助推维古奇村绘就乡村振兴美丽图景,是包钢需要努力探究的答案。

产业带动农村经济兴旺让维古奇脱掉了“人少、地薄、经济落后”的帽子,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上,仍有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音河乡乡长郭亮说,维古奇村立足实际大力发展传统养殖业,在黑木耳种植等产业上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受困于猎民对农业生产熟悉程度不高、农机合作社设备老化以及销售渠道窄,大量优质农副产品不能及时对外销售等瓶颈问题。

今年5月末,包钢(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孟繁英带队前往维古奇村,回访考察村民生产生活方面最需要、最迫切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并带去了价值5000元的农业书籍。依据维古奇村以种植业为主、养殖业为辅的实际情况,基于目前包钢猎民新村已具备的产业基础,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现状和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包钢党委确定拨付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资金100万元,用于帮助其升级农业生产设备,支持其发展村支柱经济产业。

8月16日,包钢(集团)公司下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展情况的通报》,记者发现“助力推进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音河乡维古奇猎民村(包钢猎民新村)乡村振兴,巩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的进展情况已完成。

记者随即联系到郭亮,他兴奋地说:“收到了,100万元收到了,实在是太感谢包钢了!这100万元大部分将研究购置玉米收割机等农用机械,另一部分将投入危房改造工程中。”电话那边除了说这100万元的使用计划,郭亮还感慨着包钢审议、拨付等相关流程的高效迅速,仅仅两个多月,资金就已拨付到位。

在可预见的未来,包钢拨付的100万元乡村振兴产业项目资金,在音河乡政府的有效管理使用下,将助力维古奇村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上乡村振兴的幸福之路。

1998—2015—2021,包钢曾在这片锦绣沃野书写下“包钢猎民新村”的民族团结进步佳话,也将继续与维古奇村全体村民守望相助、勠力同心,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发掘“金山银山”,共同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作者:实习记者 赵伟佳 通讯员 代增丽
更多阅读>>
+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