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营管理 > 详细内容

握指成拳聚合力 ——首钢京唐协同高效运营模式探寻

发布时间:2021-09-18     浏览:324

今年以来,首钢京唐瞄准年初制定的“三大核心目标”,坚持以一体化经营为效率效益导向,推动一揽子工作齐头并进取得显著成效。

铁前系统,发挥铁前一体化协同优势,实现高水平运行,高炉平均利用系数达到了2.36,在行业5000立方米以上大高炉中保持先进水平;

钢后系统,以MCCR为代表的新产线全面实现达产达效,效益再创新高,利润超全年任务;产品开发、认证实现新进步,锌铝镁、热基锌铝镁汽车板、镀锡DI材、热轧经济型耐磨钢等新产品批量供应市场。全流程质量控制稳步提高,上半年废次降率比上年降低1.44个百分点……

一组组数据是首钢京唐统筹协同、系统推进的真实写照,彰显着京唐人团结协作、拼搏向上的进取精神。

协同增合力,合力强效率。近日,首钢京唐融媒体记者深入基层,围绕各工序、流程如何发挥协同效率效益运行进行了现场体验。


一体化管控,助力效率提升


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运营管控系统的统一化、协调化、高效化,确保“力出一孔”。

“我们要发挥全流程管控的优势,提升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提升协调组织能力,作为制造部就是要从全局出发,为产线服好务。”制造部部长助理刘文广说。

首钢钢铁产销一体化项目的上线,实现了集团业务与信息系统的有机融合。从物料平衡到工序管控;从设备运行到参数优化;从产品生产到物流管理;从计划协同到用户服务,京唐公司处处体现着现代化智能高端板材钢铁厂“范儿”。

“整个集团的产销一体化,就是实现从客户需求、合同应答到合同执行、发货再到加工配送、客户反馈端到端的一体化管控。”京唐信息计量部部长郭亮对记者说,“产销一体化经营管理系统是钢铁行业发展当前阶段的最高集成水平、最完整架构、最高效管理流程、最佳实践效果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产销一体化系统的上线实现了信息化与生产运行、经营管理的高度融合,有效完成产销快捷精准转换、产销全过程紧密衔接。”

走进现代化的首钢京唐管控中心大厅,高标准机房、智能化设备设施令记者眼前一亮。电脑大屏上不断跳动的数字恰似强劲的脉搏……在这里,通过各种数据的整合和功能的集成,实现了生产的高效协同和管理的集中统一。全流程工艺技术、产品质量、设备运行、能源环境、销售物流、安全消防等等,一目了然。首钢京唐充分利用产销平台大数据,实现了数据共享、过程管控、指挥调度、快速响应等功能,形成了数字化、可视化、集约化的集中管控。

“主管,今天的生产计划怎么样?”冷轧部2230连退产线生产主管付万顺刚开完调度会回到班组,职工们就围了上来。过去,职工们关注的可不是计划订单,而是本班的产量任务是否完成。这正是产销一体化给职工观念上带来的崭新变化。首钢京唐还推行产品交付负责制,建立合同跟踪机制、根据客户需求倒排工期,针对新开发用户、战略客户建立重点订单台账,产销联动,随时协调解决生产交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首钢京唐技术中心的每周以及每月的“保铁”会上,公司领导都组织来自首钢技术研究院,京唐制造部、炼铁部、焦化部、供料部、质监部等单位的人员一起研究铁前系统运行中的问题,涉及到的工序难题,大家都会集思广益、开出“药方”。

牵一处则动全身。2020年3月份,秉承“早调、微调,保高炉顺稳”的原则,京唐制造部、炼铁部、技术中心,与首钢技术研究院、中首公司等高效协作,按照最恶劣情况制定并实时调整优化疫情应对方案28次。对市场上数种球团粉、烧结粉开展基础实验,精细测算上百种组合方案的性价比和可行性。最终,选定7种作为替代资源,分批量采购。球团攻克了单一秘鲁细粉生产的资源和技术瓶颈问题,首次实现酸性球团“零细粉”、碱性球团低细粉生产;高炉生矿比达到历史新高,实现高球比下高生矿冶炼;铁前实现高产、高效顺稳运行,高炉利用系数平均达到2.3吨/立方米·天以上。

“为了把铁前产供研团队做得更出色,我们联合首钢技术研究院、中首公司以及京唐制造部等单位正快速推进‘铁前实验室’的升级改造工作。这些实验室建成后,将更加有力推进科研技术的应用,为高炉长周期稳定稳产创造条件。”技术中心铁前工艺高级研究员陈艳波说。

首钢京唐高质量发展,也考验着设备管理的能力。“既要满足产线生产需要,又要降低设备维护成本,科学的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不仅是挑战,也是机遇。”设备部党委书记、部长张扬对记者说。

在京唐,设备运行保障承担起了各类定修、年修维保项目,设备系统紧紧抓住“服务产线生产”这条主线,积极探索最适合的维检作业模式,大力推行“按区域划分维检人员、机动调配弥补人员短缺”的新模式。

基层最有发言权。“我们建立了设备远程智能诊断中心,利用现场智能传感器技术和先进模型、算法,这些数字化手段替代传统点检发现隐患的方式,实现设备管理的升级和变革。”电气自动化技术副主任赵坤鹏说,“过去,现场轴承一般都是通过人员点检发现隐患,很可能会错过一些隐患的发现处理。我们把关键轴承的运行状态上传到平台,24小时不断对其时域和频域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再结合算法模型,平台就可以提前判断出轴承的运行状态,提前发现隐患,然后解决。”记者了解到,设备智能运维平台已完成平台硬件架构的整体安装,边缘网关完成部署配置,应用开发及集成已达成设计要求,正在进行调试优化。这是设备系统的“大管控”,是设备与生产的大协同。

设备管理室副主任王海楠说:“我们借助EQMS,对点检、检修、状态、物料及特种设备五个模块共建立32项评价指标,并不断优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优化点检计划月度排程定时任务程序,检修排程时间由5至7天缩短至2至4小时,极大提升了效率。”

“我们坚持协作单位与京唐同向发展、设备管理与生产制造一体化运行,点检、维检、备材等专业协调联动,在公司、部门、专业不同层级,构建高效协同的设备状态管控体系,多措并举提升设备保障能力,下好京唐设备系统‘一盘棋’。”党委书记、部长张扬信心十足。


注重协同合作

“制造+服务”高效联动


运行高效率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义。制造企业的生产部门要与销售、技术、信息等部门一道,在产销研一体化工作体系框架下,做到协同高水平、保障高质量、产出高效益。

2021年是京唐一、二期生产能力全面形成的第一个完整年。京唐坚持做大蛋糕,根据产线、产品盈利情况,动态分配资源,优化产线分工,充分释放各产线个性化潜能,多条产线产量屡创新高,打出多线协同优势。

“在炼铁工序,坚持数字化、科学化、精细化已经成为我们的追求。”炼铁部生产技术室刘勇君说,“结合高炉对炉料的需求,我们与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发挥铁前一体化优势,从原料采购、配比调整等环节,强化以高炉为中心的意识,从内部管控、外部协同上加强原燃料管理,实现原燃料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我们充分利用‘产供研’协同机制,当外围市场发生变化时,在制造部领导下,协同供料部、焦化部、质监部等部门快速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原燃料质量波动。”

炼铁生产的高质高效,与铁前各部门密不可分。供料部瞄准“铁的目标有多高,料的供应就有多足”的生产目标,秉承“粗活儿更要细致干”的工作态度,千方百计保证高炉生产。焦化部围绕“优焦强铁”中心任务,讲工序服从、讲保供服务,结合炼焦煤市场资源情况,优化配煤结构,加强焦炉炉温控制和炉体维护,保障焦炭最佳成熟温度,保障高炉生产用焦需求。

在炼钢作业区主控室,只见主控工轻轻按下一键式炼钢启动键,屏幕上,炼钢模型根据钢水入炉温度、成分、重量等信息,结合冶炼品种对终点控制的要求,自动计算出合适的氧枪高度、加料量、加料时机、供氧量等数据。随后,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执行炼钢操作……

炼钢部以“高效化稳定生产”为目标,在生产准备、过程飞包、操作稳定、设备维护等方面下足了功夫。2021年6月30日,4号连铸机稳定生产24743分钟后,连续“飞包”57次,浇铸568炉钢水,生产水平登上新台阶。

炼钢部生产调度长胡敏回忆这次创纪录的过程,感慨地说:“那段时间压力真大。一丁点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连浇失败,甚至有可能造成设备停机、铸机漏钢。我们与制造部技术人员一起紧密对接,动态分析,优化整个浇次的预排产任务,经常把安排好的生产计划改了又改,为4号连铸机量身定做了一整套备用组织方案。”“我们的心血没有白费,大家团结一心,按照标准精准操作。这次连浇的成功,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胡敏激动地说。

记者了解到,通过整合一、二期炼钢资源,拓宽钢坯互供路径,上半年,炼钢部、钢轧部互调板坯8.8万吨,保持了坯料平衡。

热轧部、中厚板部对标先进钢厂,提高质量控制和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通过抓计划编制,提升可热装板坯品种比例,推进轧制公里数延长,缩短板坯在库时间,提升生产效率。今年上半年,热轧产线热装率从去年的41.1%提升至56.1%,中厚板4300毫米产线热装率从项目启动时的3.58%提升38.8%。炼钢和中厚板板坯库存由9.7万吨降低到8.5万吨,有效减少了公司资金占用。

冷轧产线“窄跳宽”是产线产品轧制规格调整变化时的俗称。据统计,每次“窄跳宽”操作下来,都会带来1.2万元的额外成本增加。“在下达生产计划时,我们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必须与作业部门协同优化排产,才能减少‘窄跳宽’。”制造部生产计划统计室卢杰说。制造部、冷轧部共同针对“窄跳宽”实施“手术刀式”的攻关。制造部优化分配原则,每月15日对重点品种排产进行修正,每周三与产线作业长再次对一周生产计划进行预排,保障排产计划的精准可行。冷轧部则针对产线生产状况及时与制造部相关人员保持联系……仅今年6月份,“窄跳宽”现象比以往减少40多次,生产的连续性得到保障。

镀锡板事业部是京唐唯一一个集生产、销售、研发为一体的一贯制管理生产作业部门。协同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镀锡板事业部部长鲍成人说:“我们建立完善了从炼钢、热轧到镀锡的全流程过程控制评价指标,实现了炼钢、热轧、镀锡各部门高效协同。就拿今年的DI材产品开发来说,很好地验证了各部门的协同配合:炼钢为保证板坯质量,积极进行机清处理;热轧产前工况确认及工艺准备充分;镀锡连退产线顺稳完成宽幅料生产,最终完成了合格的批量生产。这就是最好的协同。”

正是协同管理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年上半年,镀锡产线酸轧、连退、罩退、镀锡产量同比都实现了13%以上的增幅突破,其中罩退增幅达22%。十大类重点产品增幅达5.9%,其中功能饮料、蛋白饮料、奶粉铁等八类产品产量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一倍。成功通过了国内奶粉第一品牌飞鹤认证并实现小批量供货;成功开发0.19毫米减薄红牛铁,国内首家通过奥瑞金辽宁、广东、江苏三大基地认证;国内首家实现0.08毫米极薄规格5G用钢生产……

2021年,京唐以效益为中心,瞄准前沿领域和细分市场,充分发挥一二期产线协同,产品制造能力跃上新台阶。上半年,完成新产品开发58项,认证93项。产品效益、高端领先、战略产品、EVI供货量均超计划完成。高端领先产品超计划64.6万吨,同比增加38.3%;战略产品超计划11.8万吨,同比提高13.2%。其中,汽车板四大用户(宝马、大众、长城、吉利)累计供货同比增长177%,家电板十大用户供货量同比增长31%,热轧板耐候钢产量同比增长228%,中厚板储罐钢供应17个储罐工程,刷新历史纪录。


以市场为导向

发挥销售物流系统链接作用


作为制造企业,销售是产业价值链的最终环节,处于与用户紧密联系的最前沿。

销售部门处在市场前沿,有直接获取市场信息的便利和优势,能够通过充分发挥市场链接作用,大限度地把生产和销售、销售和科研、科研和生产有效地联结起来。

京唐结合首钢钢铁板块营销管理模式,加强与股份营销中心、首钢技术研究院协同合作,实现用户服务无缝衔接、快速响应。完善了从用户到用户的服务机制,建立起质量工程师“产品开发+用户技术服务”一岗双责制度,明确用户服务责任,确保及时精准服务。落实用户走访机制,先期介入用户需求,抢占市场先机。

“销售管理部作为京唐服务窗口单位,搭建起钢企与客户沟通衔接的桥梁,对内做客户代言人,收集客户信息与各类诉求,并及时反馈到公司内部生产、制造、财务、物流等部门,协调内部资源解决销售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最大限度满足客户诉求;对外代表钢企实现与客户之间的紧密衔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销售管理部冷轧产品销售室主任高文芳说。

2020年6月份,邦迪管路系统有限公司对其海运到上海罗泾码头的合同提出紧急到货诉求。此时,正值上海梅雨天气,货物到目的港后不能及时开仓倒运。客户因生产计划调整,急需生产,心急如焚。看到这种情形,销售管理部紧急安排,由张松、任立洋全程紧盯,一方面针对该合同未产出部分,与制造部沟通协调紧急生产;一方面提前安排汽运直发相关事宜,待钢卷产出后第一时间通过汽运发至客户在上海的指定仓库。同时安排两名司机全程高速不停车将材料送往指定地点……最终,钢卷按时运送到客户生产基地,解了客户生产的燃眉之急,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围绕用户,销售管理部还每月安排专人通过电话、微信、腾讯通等方式回访,收集客户各类反馈信息,为客户提供便利条件,节省时间,降低成本,得到用户一致好评。

高文芳告诉记者,“京唐产线多,产品丰富,产品应用领域广泛。为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用户服务,借助集团产销一体化,进一步优化产品推进管理模式,设立产品项目组,包含生产、销售、研发部门参加的跨部门、跨专业的专项攻关团队,灵活、快速解决具体问题。”

物流与服务相关、与销售相随。长期以来,京唐物流部门与生产、销售等单位建立起有效沟通的机制和管道,促进物流与生产的协同。

在京唐运输部成品码头,16台门座式起重机、6台卸船机有序地摆动着巨大的臂膀,将一卷卷锃亮的板卷吊入硕大的船舱……一批又一批冷热轧产品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正如人体的循环系统,物流系统的顺畅、高效,对于一个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作用至关重要。

“高效物流靠的是各方的协同。”运输部副部长陈波一语道破,“物流系统犹如人体的血管,血液制约着生态器官,器官控制着血液流动与质量。”

“打造优质、高效、快捷的物流服务品牌”是京唐运输部成品码头的发展方向。近年来,他们按照“立足首钢、服务环渤海”的战略方针,面向社会开展经营业务。整合京唐、迁顺自有产品和社会钢厂资源,开发班轮航线,提升航线密度,保障了自有产品的交货期。5号智能物流库的投入使用,使成品码头如虎添翼,开启了全天候无人化自动作业,带动了整个成品码头向现代“智慧物流”的转型升级。

陈波说:“协同越好,运输的效率就高,也就说明生产工序的效率越高。这些年,我们越来越体会到协同带来的好处。对标国内先进企业,改变过去从前往后布置生产任务的模式,推行了‘码头船前要货计划’,从成品发运开始就计划码头船只到船情况,制造、作业部、销售按照到船预测情况合理组织生产,前后联动,形成车船直取模式。京唐高端领先产品比较多,这样可有效减少在码头一卸一装发生质量问题的风险,而且还减少了倒运费用。”

结束了对陈波的采访,记者深深体会到,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良好的服务是企业品牌的生命和灵魂,物流行业也不例外。


华丽转身

打造绿色能源综合数字创新体


企业要想取得长远发展,离不开对能源的合理应用。

2019年12月30日,京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CCPP)“168”满负荷试验圆满成功,联合3.5万吨/天低温多效海水淡化项目进入正式生产运行。此举也标志着全球首例“燃—热—电—水—盐”“五效一体”高效循环利用系统顺利构建,开创了低品质能源高效利用的新格局。

“对制造企业来说,要想取得自身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经历消耗能源这个过程。京唐在能源介质运营上,能源生产和管理已经逐渐从‘配角’转向了‘主角’。‘五效一体’的运行,是京唐积极探索低端能源的高效梯级利用的具体表现,也为沿海布局的钢铁企业在循环经济、绿色发展上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记者在能源与环境部采访时,能源技术运行中心主任王伟业深有感触地说。

王伟业说,“这是我们‘五效一体’控制中心,集中整合了原来的煤气集控、海水淡化、CCPP集控等三个岗位,生产调节由值长在这里统一调度,各个流程间的配合更加默契、紧密,生产协同更加高效。”

一项项改革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激情。优化升级管控体系,不断激发内生动力,释放出创新发展的强劲动力。京唐围绕大力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除了产销系统成功上线,“五部合一”(制造部、能环部、设备部、运输部、安保部集中监控)集中管控也充分发挥了能源与各部门间的协同优势,大大缩短了管理流程,使整体数据水平及稳定性大大提高,能源生产运行稳定性得到有力保证。

实时运行数据、能效对标、能源计量和统计……指着能源系统大屏,王伟业为记者讲解着。

能源管理和控制系统可以随时观看实时图像,并且可以一天24小时监视每台设备。超过安全阈值的设备的早期预警可以控制安全性,并能够清晰直观地查看设备的工作状态,不仅可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还可以提高职工的生产效率,降低操作错误率。

京唐借力产销一体化管控平台,严格执行错峰用电,管理更加精准,合理安排检修及品种生产工作,降低外购电费用。加强用电消耗限额管理,执行工序电耗和用电总量日管控、月点评、月考核制度,促进节电工作开展。此外,京唐还通过引入北控外购水源,降低外购水费用;通过优化天然气供应结构,引入低价气源,降低天然气采购费用。

与此同时,能源系统结合实际用好“对内、对外、对历史”三把尺子。开展与先进企业的专题对标活动,进一步激发能耗对标管理创新创效潜力,提高公司能效管理水平及竞争力。

通过强化管理协同,采取派驻制形式,专业人员与能源介质专业融合横纵式管理,增加了对公司级能源指标及能源作业指标的对标管控。今年以来,他们眼睛向内,制定短期及长期节能措施39项,合计取得效益上千万元。吨钢综合能耗完成570千克标准煤,吨钢综合电耗完成606千瓦时,吨钢耗新水完成2.44立方米,氧气放散率完成0.28%,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绿色是企业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底色。一直以来,京唐秉承“打造绿色钢铁,就是保生存促发展”的环保理念,努力探索以低碳循环、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2020年11月15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2020年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评级企业名单,京唐被评为钢铁长流程A级企业。

“结合创A,我们借助无组织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实现了管控点的精准监控,为创A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技术支撑。”环境保护处处长刘恩辉指着屏幕上运行的检测动态图形说,“去年,我们被评为环保绩效A级企业,但并不是就此可以一劳永逸、免检金牌,而是一个动态管理、不断精进的过程。创业难,守成更难。保A是更艰难的一个过程。下一步,能源与环境部将以‘保A’为任务,深入开展环保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全力做好环保绩效评级和现场环保工作,为助力公司绿色高质量发展努力奋斗。”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提升全局优化水平,既是钢铁企业能源管理的客观需要,也是主动追求。目前,京唐内部能源管理工作已经被列为日常工作中的一个关键部分。能源系统全面提供智慧能源管控、专业保障服务,在助力京唐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蹄疾步稳,逐梦前行。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作者:杨立文 孙凯 耿方媛 韩会涛 尹松松
更多阅读>>
+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