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营管理 > 详细内容

海垦企业代表分别在南繁、果树、畜牧等分论坛 建言破解种业“卡脖子”问题

发布时间:2021-03-26     浏览:225

3.26.1b3_副本_s.jpg

图为参会嘉宾、媒体记者等人在展示中心参观交流。 蒙胜国 摄

3.26.1b2_副本_b.jpg

图为展示中心种植的茄子。 蒙胜国 摄


  齐聚种业人士,汇聚种业力量。继3月20日召开2021中国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主论坛后,13场分论坛分别于21日、22日火热进行。分论坛进一步细分领域,科研专家、企业人士共聚一堂,深化交流合作,共商破解种业“卡脖子”问题。

  在水稻、玉米等品类的基础上,今年论坛还新增蔬菜、畜牧、水产、果树种业等领域,充分释放出南繁事业向大种业转变的强烈信号。

  作为海南最大的国有农业企业集团,近年来,海垦集团持续优化发展“八八战略”,搭建产业发展“四梁八柱”,在草畜、热带作物、南繁育制种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借此次大会平台,垦区各有关企业负责人带着各自的真知灼见,在不同领域的分论坛发出“海垦声音”,抛出合作“橄榄枝”。

  围绕“南繁种质资源共享、南繁成果高效转化的机制创新”主题,南繁产业发展论坛开展对话环节,多家企业负责人各抒己见。“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国家宝贵的农业科研平台,背靠这一平台的海垦南繁产业集团,将打造‘育繁推服’一体化产业链条,深度参与‘南繁硅谷’建设。”海垦南繁产业集团总裁王晖简要分享了集团立足南繁事业所开展的工作和今后计划,“我们从最初的科研用地流转,到提供南繁服务,再到如今与育种科研单位紧密协助,目前正积极推进成果转化工作。”

  种业企业要想打造“育繁推服”一体化产业链条,必须走科企联合之路。在农垦种业论坛,海垦南繁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强富认为:“种业发展不仅需要科研支撑,还需要企业推广应用优良品种,二者相辅相成。”

  徐强富介绍,地处“育种天堂”的海垦南繁产业集团,辖区内每年都会汇聚200多家南繁科研育种单位。利用显著的科研优势,海垦南繁产业集团在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内,建设农产品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田间展示推广中心,通过搭建一个便于科研单位与种业企业交流合作的平台,为科企牵线搭桥,让双方的联系更为紧密,进而提高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率。

  在果树种业论坛上,果树研究领域专家学者、企业家围绕果树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品种培育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交流。

  针对果蔬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品种培育,海垦科学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智全提出:“要加强与国内外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通过组建种质资源联盟体等方式,创建创新团队,携手攻克‘卡脖子’难题。”李智全还以《海南农垦热带珍稀水果引进试种与示范推广》为案例,分享海垦经验,详细讲述了新品种引进试种的实际情况与未来展望,为行业企业及科研单位提供可靠依据。

  如何构建我国畜牧育种核心竞争力?在全国畜禽种业创新发展论坛的沙龙环节,参会嘉宾围坐一排,各抒己见。根据FAO数据显示,中国约占世界登记物种总量的十分之一。截至2020年底,我国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有33种畜禽共948个品种,其中,地方品种547个,培育品种245个,引入品种156个。

  “海南自贸港政策将推动海南畜禽产业的体系升级,南繁硅谷等平台也将促进畜禽品种改良。”海垦草畜产业集团总裁李义书围绕主题从小角度切入,介绍该集团肉牛、蛋鸡等畜牧板块的产业布局,主要推介了海垦和牛的种源优势和推广计划,分析了海南草畜产业的发展现状。“海南畜禽产业相对薄弱,牛羊供应缺口较大,与内地相比差距明显,这正是海南畜禽产业发展破局的机遇点。”李义书认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将带来投资、物流、贸易等方面的便利性,从良种引进和升级畜禽种群水平和规模,乃至降低饲养成本,都将为海南畜禽产业发展和模式创新带来新机遇。

  (本报三亚3月25日电)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作者:本报记者 卢月佳 余美君 通讯员 陈丰伟 王章
更多阅读>>
+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