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媒文摘 > 详细内容

让鲜红的党旗在雪域高原迎风飘扬 ——江苏局参战青海木里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侧记

发布时间:2021-01-22     浏览:222

2021012014e47ddff49e41e0a4a075b5e71680a7.jpg

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交界处的大通河上游盆地中,坐落着青海省最大的煤矿区——木里煤田。除了赋存煤炭资源,木里地区还分布着永久冻土区,在木里钻获的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被誉为21世纪最有希望的战略资源。

可是由于无序、非法开采,生态本就脆弱的木里矿区遭受了难以承受之重。据统计,祁连山南麓腹地木里矿区持续多年的掠夺式采挖,在木里矿区形成了体量巨大的11个采坑、19个渣山,造成地貌景观破坏、植被破坏、土地损毁、冻土破坏、土地沙化与水土流失、边坡失稳(滑坡、崩塌)等。

去疴需猛药,治乱用重典。青海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指示,统一部署、重拳出击,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闻令而动,遵令而行。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积极作为,守土尽责,主动将木里矿区生态整治责任扛在肩上,一举中标木里矿区生态整治项目一标段工程。

2020年9月底,一场关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保卫战在木里打响了。

木里矿区入冬特别早,留给中煤地质人的施工时间不多。施工面积大、工期紧、任务重、环境艰苦、施工难度大……这注定是一场难打的仗。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面对艰巨任务,江苏煤炭地质局主动担责,迅速抽调生态环境板块精兵强将组成9人管理团队,前往木里地区配合总局其他兄弟单位开展大会战。

“当时临近中秋节,本来想着能抽出一两天假期与家人团聚,一接到电话,我就赶紧收拾行李奔赴木里工地。前些年我一直在国外,与家人聚少离多,这次的国庆中秋长假,又让家人失望了。”说到这里,程思铭的脸上闪过了一丝愧疚,“不过一想到木里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意义重大,一想到自己能在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项目上发光发热,就抑制不住地兴奋!”作为江苏局2020年引进的海归硕士,程思铭无论是专业技能还是敬业态度,都令人钦佩。

国有召,召必战,战必胜。程思铭只是江苏局参加木里项目人员的一个缩影,其他参加会战的人员都和程思铭一样,一接到木里项目开工的通知,二话不说,不讲理由、不谈条件,立即赶赴项目现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他们深知,面对木里生态环境治理项目这块难啃的骨头,能被组织选中,本身就是一种无上的光荣。

作风优良 党员突击队啃下硬骨头

“木里项目意义重大,青海省委、省政府对木里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政治要求高,社会期待强,承担此项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同时,木里综合整治项目时间紧、任务重,这是展现总局品牌形象,履行央企责任,做强做大生态文明建设相关产业的重要机会……”回忆起总局党委书记、局长赵平对木里项目作出的指示,总局木里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第二项目部副指挥、临时党支部书记毕洪波觉得话音还在耳边。

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飘在工地上。针对点多、线长、面广的野外施工特点,近年来,江苏局党委大力开展基层支部“五化”建设,确保野外施工基层党组织应建尽建、不留死角,并积极开展项目党建示范点创建,以“五个示范”带动项目党建出实效。

工期紧、任务重,总局采用了规模化、多专业、大兵团会战模式,由江苏局、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和广东煤炭地质局协作完成聚乎更3号、4号井。

“3号井采坑、渣山治理范围东西长3.7千米,南北宽3.4千米,总面积为11.69平方千米;4号井面积4.4平方千米,采坑、渣山治理范围总面积为16.7平方千米。”90后青年党员欧阳秋山对工程量了如指掌,“这两个井坑,回填的土石方将超过1000万立方米。”

狂风暴雪、滴水成冰、紫外线强烈在这里已经不是头号“敌人”。木里高原平均海拔4200米,空气稀薄,含氧量仅为内地的60%左右。白天高强度的现场巡检、调度、测量等工作使项目人员每走一步都感觉胸口像压着一块巨石,晚上强烈的高原反应又让这群专家辗转反侧。

“刚来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人被抬下去吸氧。这段时间,可能大家都适应一些了,高原反应已成为常态……”安全环保总协调顾素清是这群人中的“老大哥”,51岁的他有着多年的野外施工经验,多次出入高海拔地区。

“大型超重机械、昼夜作业、高寒高海拔地区机械动力衰减、高落差、路况不良、大规模会战……这些因素给安全环保工作带来的挑战太大了。工作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到如此大的压力,头发大把地掉。你看,我这本来就不‘富裕’的头顶,现在完全成‘地中海’了……”老顾自嘲起来。

70后何德连在9人中排行第二,大家都习惯叫他“二哥”。这次参战,他负责施工技术总协调。

“节奏太快了!挂图作战、倒排工期,环环相扣、压茬推进……前期要彻夜研究讨论确定施工方案,施工时还要根据环境及工作面变化,实时与设计方沟通优化方案,任何环节都不能出问题。这个项目是国家重点项目,也是检验我们施工综合能力的‘试金石’,要拿出我们的看家本领,建设样板工程!”“二哥”的眼神和语气里满满都是自信。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9人中,顾素清、毕洪波、何德连、欧阳秋山是老党员,程思铭、夏伦娣是入党积极分子。撸起袖子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在极端环境和高强度的工作面前,老党员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新同志耳濡目染、比学赶超,在这冰天雪地的雪域高原,他们将临时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诠释得淋漓尽致。

2020年11月10日,江苏局党委书记、局长蔡卫明赶赴项目部,决定在第二项目部党支部成立党员突击队,并举行了授旗仪式。

“我志愿加入党员突击队,坚决做到‘最艰苦的担子我们挑,最危险的地方我们去;最紧急的关头我们上,最困难的时刻我们到’,遵守组织纪律,服从工作安排,吃苦在前,冲锋在先,安全优质完成任务,为队旗争光,为中煤奉献青春!”项目部全体人员面对鲜红的“党员突击队”旗帜宣誓,洪亮有力的声音、血脉偾张的热情、一张张激动的面孔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个人。

在党员突击队的带动下,项目部全体人员肩上的担子更重,眼里的活儿更多,心中的责任也更大。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他们勇往直前,全力向目标冲刺,确保项目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

面对人手有限,无法调换的情况,江苏局参战人员与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项目人员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6个小时,在寒风和冰雪中,在西北广袤无垠的天地间,用另一种方式演绎着新时期的“长征精神”。

“在高原,感冒是十分危险的,欧阳秋山当时病情恢复十分缓慢,无法勉强工作的他,不得已到天峻县打吊瓶。病情稍微缓和一点,他就返回到项目部忙碌的岗位上。”毕洪波回忆道。

“灰尘太大了。进入11月,木里气温骤降,无法正常洒水降尘,黄沙漫天。作为运输路长,我需要每天奔波在各重点道路上。回到项目部的时候,两层口罩内布满了尘沙,鼻孔嘴巴里都是泥沙的味道……”卢荣坤说道。

作为施工管理部测量人员,90后的赵宁每天奔波在项目部和施工现场。“前期主要是方案研讨和优化,后期需要野外放线测量。测量工作是基础工作,不能有丝毫偏差,否则施工就失去了参考标高和基准……”为保证夜间施工安全,项目部采取夜班执勤制度。“白天还好一点,晚上巡检的时候特别冷,就算穿着厚厚的三层冲锋衣也无济于事,而且还要随时注意脚下安全。不过每天朋友圈运动排行榜,我都是名列前茅。”赵宁的脸上充满自豪。

前有车,后有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老党员的典型引路,新同志也不甘示弱。因为表现突出,卢荣坤、赵宁被组织推选为项目一线火线入党推荐人员。

“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发展成党员。党组织需要优秀的新鲜血液,我们坚持把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特别是有挑战性的重点难点工作有机融合在一起,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毕洪波介绍道。

“从来没想过,熬夜加班也会上瘾。”后勤保障组组长梁宁的眼睛里有明显的血丝。他讲的“上瘾”其实就是兴奋,这是高强度工作后,体内分泌的多巴胺在“作祟”。

能打胜仗 项目部提交亮丽成绩单

“天气预报提示,冷空气马上就要来了,预计有暴雪,请各小组做好准备,按照预案打好提前量。”毕洪波在微信工作群里@了每一名项目人员。

11月17日,一场暴雪如期而至。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前一天还有800多台设备在聚乎更4号井现场灯火通明地施工作业,经过一夜的暴雪,辰时的高原又归至原本的宁静。

原本伤痕累累的矿区,雪后变成纸上几笔白描,在这悠远广袤又绵长的巨大画卷上,身处祁连山的冰峰雪色中,项目生活区变成一枚小小的“印章”。北风呼啸,凭栏望,好一幅木里瑞雪图。

突如其来的暴雪,给施工带来了严峻挑战。“有了应急预案,即使这样的大雪封山几天,我们也绝对会按照既定时间完成任务。”对于这次暴雪,夏伦娣在战术上是藐视的。“我们一直在关注天气状况,提前做好预案,确保人员和施工安全。在工期上,我们也科学统筹,决不能因为天气延误工期!”

“一坑一策、渣土回填、边坡稳定、水系连通、构建湿地、资源保护”,围绕总局提出的综合治理思路,江苏局、中化局、广东局出动各类管理、技术人员43名,累计组织劳务工人1800名、各类机械设备1200余台(套)投入项目攻坚。昼夜不停,机器轰鸣,尘土飞扬间,一个个巨大的矿坑逐渐被填平,刺目的“伤疤”经过中煤地质人的巧夺天工,已渐渐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历经70余天超负荷、高强度的紧张工作,截至12月12日,3号、4号井共完成边坡整形114平方千米,便道修筑30.9千米,土石方回填1045万立方米,引水工程土石方2.9万立方米,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为全面做好覆土复绿工作,还木里矿区绿水青山奠定了坚实基础。施工过程中,青海省、海西州政府领导多次来到项目现场,高度评价了总局在木里生态治理工程中的组织管理、施工进度及质量效果。

“由于木里地区气候条件限制及施工总体部署,2020年我们的工作主要是采坑回填、边坡整治和道路修筑,使渣山、滑坡、矿坑满足复绿要求,为2021年种草复绿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向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向青海省人民交上一份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满意答卷。”毕洪波补充说。

山慢慢养眼了,人渐渐消瘦了。超负荷的工作,消瘦、疲惫是普遍现象,9个人,平均每人瘦了10斤。但再苦再累,也没有一个人退出,就算轻伤他们也决不下高原。

巍巍青山、茫茫高原,中煤地质人以强硬的工作作风、突出的工作业绩,接受高原的锤炼,诠释了中煤地质人“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坚毅品质。

“青海青,黄河黄,更有那滔滔的金沙江;雪浩浩,山苍苍,祁连山下好牧场……”这首当地民谣,折射出人民对绝美富饶祁连草原的向往和期盼。相信经过中煤地质人妙手回春的修复,一座座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必将重现。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作者: 程 保 欧阳秋山
更多阅读>>
+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