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18 浏览:487
智能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机器人的智能来自于“灵魂”的系统设计和调试,如果没有这些,机器人只是一堆冷冰冰的钢铁机器。获得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的张明,就是这样一位为机器人注入灵魂的人。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劳动模范、最佳操作法三等奖、先进职工……一系列荣誉加身,现任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工程部工程二科组装调试科长的张明,入职17年来,凭借着肯钻研、勤奉献的工作坚守,用努力将99%提高到99.99%的工匠精神站上了智能制造行业的前端。
两个“首次”填补国内空白
张明毕业于首钢技师学院,1995年毕业后留校任实习教师,2003年来到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工作,从事机器人系统安装调试工作。机器人系统安装调试工作,是机器人产品交用户使用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公司机器人应用水平的最终体现。为了全面掌握机器人安装调试技术,张明积极向师傅学习,业余时间攻读相关技术资料,不懂的记下来继续请教,直到弄懂为止。比字典还厚的说明书,张明从头到尾读了一遍又一遍,为弄明白一个概念,他要把设备拆下来再装上重复好几遍。在这种痴迷的学习中,只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张明从对机器人一无所知,成为一个专业调试人员。
在他的刻苦学习和努力钻研下,很快便掌握了汽车风挡玻璃机器人涂胶系统的组装调试技术,并带领团队挑战机器人激光视觉涂胶自动装配系统,即在汽车风挡玻璃涂胶系统中增加激光视觉跟踪和自动装配系统。“用机器人视觉和激光摄像头配合操作,难点就是对机械手臂的操作精度非常高,而且当时的精度调试全靠人工来实现。”张明为解决最关键的激光定位问题,不断刻苦钻研、反复测试,通过对机器人的精度校准、修正,最终将机器人运动精度控制在比针尖还细的0.2毫米以内,满足了安装的精度要求,实现高品质自动化安装,使生产线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大幅提高。这不仅是国内首次在风挡玻璃的安装过程中应用机器人激光视觉检测技术,同时也是首次采用机器人搬运、涂胶、装配一次完成的生产工艺,两个“首次”意义重大,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从此改写了国内汽车厂家机器人涂胶系统必须从国外引进的历史。
国外专家为中国“大拿”点赞
“哪怕再小的细节,也要全神贯注、全力以赴,智能制造行业中对机器人调试的要求很高。用工具把螺丝拧紧不是难事,可判断螺丝究竟要拧到多紧、零件与零件之间间隙调整到多少合适,这些可全是功夫。”张明凭借超人的毅力和全身心的刻苦钻研,成为了一名身经百战的行业“大拿”,验证了一句话“一切皆有可能”。在安川首钢偌大的智能机器人调试车间,一组组大块头的机械手臂运动灵活自如,张明往往陪伴它们到深夜,拿着机器人试校盒研究,直到把每个指令、菜单里面的内容都摸清楚。
2009年,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又一次承接堪称“国内首次”任务。广汽本田汽车决定把汽车四门两盖环节从国外生产转为国内生产,该项目需要采用机器人间接点焊技术,要求门外面板上不能有焊接痕迹或因电流灼伤、压力过大造成的物理变形。张明在接到任务后,夜以继日、反复实验,通过调整机器人技术参数、焊接电流、伺服点焊钳压力和焊接参数,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仅仅用了10天时间就完成了调试任务,打破了该项技术国内为零的记录,并得到客户的高度评价。该项目的成功不仅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影响力,拓展了新的机器人应用市场,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汽车国产化率。
在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首条出口韩国的机器人生产线调试项目中,张明作为技术全能高手和团队一起赴韩国进行机器人生产线的安装、调试工作。就在设备进入最后的调试阶段,一台机器人突然报警,正常的生产工作被打断,现场人员包括德国、韩国专家排查了3个多小时仍然没有进展。张明得知后迅速从另一个车间赶往现场,一边询问故障现象,一边进行故障排查,仅用30分钟就查出了问题,并很快将问题处理完毕,使机器人又恢复了正常运作,生产线恢复正常生产,德国和韩国专家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一致赞叹张明的高超技术。
星火传承培养一批批优秀人才
“这些都不是奇迹,只不过是用时间堆出来的。任何工作都需要潜下心来、踏踏实实,否则想干出成绩都是不可能的事情。”从业近20年,张明攻克了一项又一项机器人系统在焊接、激光切割、搬运等不同生产项目中的技术难题,其技术成果在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中应用,成功解决了机器人系统的各种技术问题,使中国的机器人系统项目不再依靠外国专家。
2011年,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成立,作为公司全能型的技术骨干,张明被派往上海分公司进行技术支援。他安顿好生病的父亲,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上海分公司的建设之中,这一走就是4年。张明手把手传授新员工技能,正如当年师傅教导他一样,毫无保留地进行技术传承,积累新员工的现场调试经验,培养出一批能独立自主工作的员工,为分公司步入正轨奠定了基础。回到北京后,他积极投身于中国机器人应用技术产业的发展,不断坚持技术创新,用心培养技术人才,带领越来越壮大的机器人调试队伍以高稳定性、高精度的机器人应用技术助力越来越多的客户实现智能化生产。
多年来,张明积极投身于中国机器人应用技术产业的发展,不断坚持技术创新,用心培养技术人才,在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平台上,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培养了众多专业技术调试人才。“从来话不多说,但是活儿干得相当专业又漂亮!在传授技能和经验时特别认真,也毫不吝啬”,这是张明在徒弟心中的“师傅”形象。
“一辈子听党的话,跟党走。”——张明母亲对他的叮嘱,是张明的信念之源。如今,张明从事机器人系统应用的组装调试工作已近20年,在无数的项目中捶打历练,张明成长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大拿”,但他依然保持低调、勤奋、敬业的劳动本色,不断创新先进技术工艺,为更多的、更加复杂的机器人系统注入“灵魂”,用劳动铸就青春无悔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