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媒文摘 > 详细内容

货运增量跑出“加速度”——集团公司“十三五”改革发展成果系列报道之三

发布时间:2020-12-18     浏览:295

00000203076000.jpg

图为沈阳货运中心沈阳东营业室组织装载中欧班列集装箱。通讯员李阳 摄



  本报记者刘健楠 通讯员刘铁石
  2016年14187车,2017年15169车,2018年16524车,2019年17213车,2020年18380车……在集团公司5年来的货运分析报告中,日均装车数逐年攀升、接连上扬。与装车数共同提升的还有逐年增加的货运收入,特别是今年11月30日,货运收入达到12897万元,创集团公司历史新高。
  这一系列数据见证了集团公司“十三五”时期货运破茧成蝶的发展历程,也记载了沈铁人砥砺前行的坚实足迹。
  这一系列数据更是集团公司“十三五”时期货运格局不断优化、货运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的最好证明。
  “十三五”时期是集团公司货运发展的重要阶段。面对国民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社会物流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等形势,集团公司认真贯彻中央“调整运输结构、增加铁路运输量”的决策部署,持续推进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实施货运增量行动,以深化货运市场化改革创新为牵动,奋力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发展,货运量实现了大幅增长,助推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铁路担当。与此同时,集团公司更加注重收入质量,为实现企业发展奠定经济基础,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货运新路。
  对接市场 实现转型发展
  时间回溯到2016年。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运输需求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传统大宗货源持续下滑,运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这一年,沈铁人深切感受到了市场的寒意。数据显示,2016年初,集团公司货物运输需求仅为日均12000车,这种低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三季度。探析原因,表面是经济结构性调整所致,实质是铁路不适应市场变化,制约了货运发展。
  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集团公司干部职工深刻意识到,必须进一步深化货运组织改革,加快铁路走向市场步伐,全力推进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发展。
  围绕市场定位,集团公司建立起面向市场的快速反应机制。完善物流市场监测体系,交换港口、企业、政府等数据,解决盲目营销的问题。同时,利用“企业数据交换平台”“货运95306客服平台”等,提高应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最大限度地将货源信息转化为货运增量。
  为号准市场“脉搏”,集团公司以构建货运大数据平台为载体,建立常态化市场调查机制,每月对管内货源进行全覆盖摸底,每日对主要货源装车情况进行分析,及时掌握货源产生、流动、变化等情况,按照一企一策等原则,实施“区域+品类”精准营销。
  近年来,集团公司还对全局货运的经营理念、业务流程、机构体系等进行重塑和再造,并以市场化方式选聘营销人员,选贤任能,开拓市场,持续增强铁路货运市场竞争力。
  为进一步对接货运市场需求,集团公司运用市场法则,坚持营销人员工资收入来自市场,探索建立了一套与市场对接的内部激励机制,鲜明确立多劳多得、多效多酬的政策导向,出台了一系列考核激励办法,在营销人员中产生强烈反响。
  职工收入活了,市场也就活了。随之而来的是,营销人员收入显著增长,创效热情格外高涨,货运量明显提升,集团公司货运走向市场的方向更加明晰,步伐更加稳健。
  推进市场化经营的关键还在于价格政策的活力和韧性。5年来,集团公司不断深化市场意识,把握市场规律,以公路价格作为基本参照,积极探索灵活、适宜的价格调整机制,找到了破解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密码”。
  集团公司构建了长协议价格与动态平台价格相结合的市场化运价体系,对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客户实行相对稳定的协议运价,稳定大宗基础货源。同时,对总量较大但客户分散的粮食、矿建等单一品类货源,集团公司实行统一“平台价”。
  在运输淡季,集团公司探索运力均衡使用的成熟机制,引导货源由运输旺季向运输淡季转移,均衡淡旺季运量,以此提高集团公司全年总体运输能力。2020年运输淡季(二、三季度),集团公司货物发送量同比增加2256万吨,增幅13.1%。
  精准施策 调整货运结构
  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是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迫切需要,也是降低社会综合物流成本的必要举措。2018年6月,国务院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调整运输结构,减少公路运输,增加铁路运输量。
  为落实中央调整运输结构的部署要求,集团公司制定了《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2018—2020年货运增量行动方案》,大力开展市场调查,主动承接公路转移货源,提升铁路运量。
  集团公司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多次对接地方交通主管部门,并对管内“公铁并行”的上百家重点企业全面走访,按照一港一策、一企一策的原则,制定具体的“公转铁”方案。
  他们以东西向的西煤东运,南北向的北粮南运,以及集疏港运输为重点,实施“打满两翼港口、释放中路通道、盘活整体路网”战略,深入挖掘运输潜力,并在运力配置、空车调配等运输组织方面提供支持,为承接“公转铁”运量提供能力保障。

  集团公司还先后出台“量价捆绑、阶梯运价”、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购置敞顶箱等多项措施,为“公转铁”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
  集团公司紧紧抓住大宗货物“公转铁”的有利契机,持续扩大铁路货运市场份额,在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中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集团公司钢铁运量达到15370万吨,较“十二五”期间增幅0.3%;石油运量8117万吨,较“十二五”期间增幅3.9%;金矿运量29483万吨,较“十二五”期间增幅38.2%。
  为进一步提升“公转铁”成效,集团公司深入开发高运价、高附加值、远距离的“两高一远”货源,确保实现货物运量的合理增长和收入质量的稳步提升。
  特别是今年以来,集团公司优化入关价格政策,稳定铁路占比较高的华中、华北、西南等地区货源,争取华南地区疏港半径300公里外的公路货源等。同时,通过各区域差异化的价格政策,引导距离港口500公里外的长春、吉林等区域粮源向入关方向转移,扩大入关占比,提高收入质量,保障“两高一远”货源。
  服务民生 展现铁路担当
  2019年3月8日,一列满载汽车配件的集装箱班列从长春远达货场缓缓驶出。14小时后,这批汽车配件从大连港换乘班轮出口叙利亚。这是长春货运中心、辽宁港铁国际物流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快运联手做成的又一单公、铁、水多式联运业务,也是集团公司积极打造优质货运产品的一个缩影。
  5年来,伴随货运服务能力的提升,集团公司立足区域发展及企业物流需求,通过开发多式联运、开行优质班列等,着力打造出一批客户认可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铁路物流品牌,奋勇担当服务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集团公司以客车化开行的班列产品为牵动,不断丰富货运产品,相继开行集装箱班列、商品汽车班列、冷藏货物班列等,凭借定点开行、用时更短、准确到达等诸多优势,有效满足了客户需求,得到社会普遍认可。“十三五”期间,集团公司累计开行班列31070列,同比“十二五”期间增加6055列,增幅24.2%。
  2018年10月1日,沈阳至莫斯科的中欧班列缓缓从沈阳东站开出。280个小时之后,这趟满载服装、日用品、电子产品的中欧班列到达目的地——俄罗斯莫斯科。从东北平原到欧陆平原,集团公司开行的中欧班列已经成为东北连接世界的纽带,串起了人民的幸福生活。
  5年来,集团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围绕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和金融、科技等现代服务业,开展铁路物流,全力打造大连、营口、沈阳至满洲里等中欧班列品牌。“十三五”期间,集团公司累计开行中欧班列1561列。
  集装化运输是现代物流的发展方向。5年来,集团公司全力发展集装化运输,解决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问题,先后开行了大连至哈尔滨、图们至大连的冷藏集装箱等班列,并采取扩大多式联运合作等举措,提高铁路集装箱运输市场份额。“十三五”期间,集团公司集装箱装车量稳步增长,仅2020年1至11月,就累计发运集装箱200万标箱,同比增幅36.4%。
  5年来,集团公司充分利用高铁速度和成网优势,对接市场需求,加大运力投入,推出多项“高铁+电商”运输新服务,助力“双11”电商黄金周,满足市场运输高时效的需求,进一步提升铁路的品牌影响力。
  特别是今年,集团公司首次运用复兴号动车组列车运输货物,成为“双11”电商黄金周的一大亮点。今年“双11”电商黄金周运输期间,集团公司共发送高铁快件12.81万件1447.65吨,创历史新高。
  助力发展 发挥先行作用
  今年2月份以来,吉林货运中心龙潭山营业室场区内一派繁忙景象,每天有几十辆自备罐车“油龙”在这里装车,按照方向、到站、品类等编组成列,昼夜疾驰奔向目的地,有效缓解了当地石化企业产品滞销、汽柴油库存积压情况。
  3月12日,在集团公司区域内2017公里的海岸线上,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等7个港口的近千个泊位上,一卷卷钢材、一车车粮食、一列列集装箱、一吨吨煤炭在这里集散,为多家大型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原材料和产品销售运输服务。
  “最困难的时候,铁路部门从吉林市新九站开行班列,跨越2348公里把大米运到武汉市舵落口站,帮助我们渡过了难关。”谈起疫情期间铁路千里救急的事,中粮米业吉林有限公司主管运输的王经理仍记忆犹新。
  疫情发生以来,集团公司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国铁集团以货补客战略部署,站在展示国铁企业责任担当的政治高度,把企业的难点、痛点、堵点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开展全程化、全链条超值服务,支持帮助企业减少疫情影响,共同渡过难关。
  为进一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3月6日至6月30日,按照国铁集团统一安排,集团公司对运杂费迟交金、声明价格费、集装箱延期使用费等实施阶段性减半核收政策,向企业和货主让利约2000万元。

  2020年前两个季度,面对疫情给铁路货运工作带来的新形势新挑战,集团公司仍实现了发送货物19155万吨、同比增长13.6%的成绩,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复工达产作出了积极贡献。
  不仅如此,5年来,集团公司还推进以降本提效为核心的物流技术创新,对货物包装实行“散改集”“小改大”等技术改造,优先选择机械化作业,在方便客户、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方面有了质的变化,增强客户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同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成就属于过去。展望“十四五”,集团公司将继续发挥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为百姓和企业带来更多的改革红利,跑出“加速度”,奔向新未来。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更多阅读>>
+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