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艺术 > 详细内容

清风拂袖 光风霁月

发布时间:2020-11-20     浏览:292

少年立志,不负此身。

那一年,二十四岁的于谦考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虽怀揣鸿鹄之志,但他从未把升官发财放在心上。于他而言,读书应仅是志趣所在,而非获取功名利禄的敲门砖。甚至这种与生俱来的清高,他本人也未曾在意。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他写下这句诗时,一定是发自内心的骄傲:看啊,权贵们漫跨着金鞍犹叹芳迹难寻,怎会相信人世间最美的春色就藏在我这方小小的书斋内。

进士登科五年,一朝为官,多人举荐,破格提升。一个清官,必然是品德高洁之士。在任期间,于谦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的感激和爱戴。他怀揣着对苍生的悲悯之情,一心想要为百姓谋福祉。一身轻装,一骑轻骑。他走遍了所管辖的地区,访问父老,胸中意气喷涌成诗,并寄寓在煤炭这一寻常物件之上。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清风拂衣,明志净心。

明英宗时期,宦官乱政。在当时朝野无不仰宦官王振之鼻息的情况下,于谦却从未奴颜媚骨。入京述职前,他傍身之物,仅寥寥衣物与书籍而已。在同僚均劝他虽无金银,亦可带些线香、蘑菇等物,权作人情之时,于谦听闻一笑,吾唯有清风而已!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交际之物几何,闾阎短长可谓。于谦深知,清廉如白纸,一次不可失。他将两袖清风视作为官本色,坚守着廉在心,洁在行的为官之道,任清风拂面、清风净心,以此明志,以此醒神。

乱世之中,他将国家责任一肩扛起,终成权力斗争下的亡魂。屠刀落下,于儿时立下的志愿,终于完整的实现。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胸中清廉正气,与日月争光。

诚如朱熹所言: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纵观于谦一生,他咏出了振聋发聩的廉者最强音,使之跨越时空,回荡在后世的耳畔,激励了多少正直之士,树起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卑的脊梁。

以史为鉴,当今廉政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道德问题。一个人良知泯灭了,他就根本没有资格再奢谈人生境界,即使权势熏天,富可敌国,也只是物质世界的飞人,精神世界的爬虫。挪威大剧作家易卜生对儿子西居尔曾经说过:睡得好而吃的不好比吃的好睡得不好强。良心的安妥要比物质利益更值得珍视。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这的确不是我们轻易即可抵达的人生境界,但只要修正本心,不为外物所迷惑,即可问心无愧。古人云:死者复生,生者不愧。那是因为生者未做任何损害道义良知的事情,可以告慰逝者的在天之灵。无愧者的心定如朗朗天空,如清清泉水,如莹莹玉石,一尘不染,洁净无瑕,真正的光风霁月。

只有无愧于心,才能滴水不漏。倘有人问我,毕生有何追求,唯天上辉映的日月与胸纳的良心。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作者:赵飞燕
更多阅读>>
+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