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艺术 > 详细内容

父亲和饺子

发布时间:2020-11-13     浏览:193

  俗话说“送客的饺子,迎客的面。”
  从小到大,朱念秋能和父亲联系在一起的就是饺子。
  回忆小时候,朱念秋和母亲总是与父亲聚少离多,但他每次回来,黑瘦的身躯上都挂满了大包小包,眼看就要贴着地面,只是当他看到朱念秋的时候,眉毛瞬间上挑,眼里闪着光芒。虽然朱念秋想迫切地打开他的行囊,却碍于羞涩躲在母亲的身后,偷偷地观察着这个“陌生人”的一举一动。
  相处几日之后,朱念秋便与父亲熟悉起来。他喜欢用手去摸父亲的胡茬,偶尔也会调皮的拽上一根,父亲假装生气训斥,之后又把朱念秋紧紧的搂在怀里。
  在朱念秋的童年里,总盼着能多见他几次,这样就能吃上几顿美味的饺子,只是每次吃饺子的时候,母亲都低着头默不作声。
  又过了几年,朱念秋到了上学的年纪。在上下学的路上,看到其他同学都是父母接送,便羡慕不已。“朱念秋,怎么见不到你爸爸来接你啊?”每当听到同学这么问的时候,母亲总是解释说,“朱念秋的爸爸是建筑工人,在外地建设工程。”当时,朱念秋不明白,为什么他不能像别人的父亲一样,陪伴着自己,朱念秋有些埋怨父亲,“爸爸”这个称呼对他来说也变得越来越陌生。
  父亲依然会隔段时间回家看望朱念秋和母亲,每次都会带着礼物回来,但朱念秋却没有打开行囊的好奇心,只是略加问候,就回到自己的房间。“孩子怎么了?”
  “也许是很久不见了,不习惯吧。别着急,慢慢会好的。”母亲宽慰着父亲。
  几日之后,全家开始包饺子,香味飘到朱念秋的房间,凝结成了离别的悲伤,他还是匆匆的走了。
  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朱念秋趴在窗户上,泪水顺着脸颊,滴落在地上,默不作声,从此以后,他开始讨厌吃饺子。
  长大后,参加工作的朱念秋被分配到内蒙古,恰巧和父亲在同一个工地。
  初到工地的朱念秋,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新鲜感,本想着好好感受下大草原的魅力,却被项目紧张的施工任务破灭了。在灰腾梁车站,没有饮用水,没有住房,更没有饭馆,只有无尽的草原,闪亮的钢轨和孤独的毡房……
  在这种环境下,通过大家不懈的努力下,项目迎来了线路的胜利开通。朱念秋和父亲望着天空中那些绽放的礼花,瞬间把天空渲染的五颜六色,让人陶醉,也让人自豪。
  傍晚,父亲拉着朱念秋去了一家饺子馆。他告诉朱念秋“施工的每一个节点,我都会吃上一碗饺子来庆祝,如今养成了习惯。”
  这一幕,让朱念秋想起,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和父亲一起吃饺子了。抬头间,他看到父亲两鬓的白发,在灯光的照射下,如此明显,像针扎一样心痛。回味这3个月的历程,朱念秋似乎理解了父亲这么多年以来的艰辛和坚持,也为自己曾经责怪而愧疚不已。朱念秋头也不抬地吃着饺子,泪水滴落在碗里。
  在安哥拉援建期间,父亲是队长,朱念秋是一名技术员。有一次,朱念秋坐在图纸上休息,被父亲发现,当着安籍员工的面上来就是一脚,当时把朱念秋给踹懵了,还没弄明白,父亲生气地训斥说:“身为技术员,一定要爱惜图纸,图纸就是技术人员的生命。”
  后来安籍员工了解后,才知道他们是父子,齐齐向他们竖起大拇指,不停地称赞“中国人,真棒!”
  在安哥拉,日子过的简单充实,父亲时刻教导朱念秋,要做一个正直、敢担当、心怀感恩的人,朱念秋跟父亲学到了很多知识,他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记得在一个暴风雨的夜晚,父亲接到国内的电话之后,脸颊煞白,失声痛哭起来,因为家人告知,爷爷去世了……
  夜里,朱念秋见父亲颤巍巍的走进厨房,包了一碗饺子,摆在桌子上,朝着祖国的方向跪了下去。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父亲告别了青春年华,告别了艰苦的工地生涯,步入了退休人员的行列。在送别的前一晚,朱念秋给父亲包了顿饺子,那是朱念秋有生以来第一次单独包饺子。
  天空下着雾蒙蒙的小雨,火车的鸣笛声,撕扯着离别。在秋天的黄昏里,叶落缤纷,如同鲜花一样,漫天悠悠飘落。
  站台上,父亲和朱念秋静静的站着,朱念秋想对父亲说些什么,但嘴唇微张,却怎么也发不出声音,直到父亲踏入列车厢的那一刻,朱念秋再也忍不住了,沙哑的声音终于从喉咙里扯出来:“爸,等我回家,给你和妈包饺子吃。”“好,我们等着你回家。”
  作者单位:电气化公司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作者:张珊珊
更多阅读>>
+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