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媒动态 > 详细内容

人生有书不觉远

发布时间:2020-07-24     浏览:1108

  现在回想起来,我能爱上阅读,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六舅爷喜欢讲故事,我打小就爱听他讲故事;二是很喜欢听评书,阅读是从听评书小说开始的。 
  上小学前,整个村子都是我们玩乐的天堂。下河摸鱼,上树掏鸟蛋,这些都是我的“实践课”。家人讲故事,算是比较珍贵的“语言课”。从听到读,应该是爱上阅读的必经之路。记得童年时代,六舅爷总会给村子里的人讲故事,讲《东周列国志》《西游记》《聊斋志异》等,我和几个爱听故事的小伙伴听得津津有味。 
  四年级,有一个浙江养蜂人来到了村里,在他的住处我看到了一本没有封面的书,很快被里面的故事所吸引,我软磨硬泡借回来,晚上在煤油灯下读了起来,虽然书中还有不认识的字,但由于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倒也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也因浪费了家里的灯油遭到了爸爸的一顿臭骂…… 
  几十年过去了,书里主人公的许多人生际遇,我还记忆犹新,虽然后来拥有过许多书,但童年镌刻在我心中的——仍然还是那本《格林童话》。 
  上初中时,阅读量慢慢加大,见同学有许多小人书,我羡慕不已。还好这些书我千方百计地借到了,每一本,我都如获至宝地细看了好几遍。多少次在夜里梦到自己也拥有数不尽的小人书。 
  1988年冬季的第一场雪还在零星地飘着,寒气逼人。就在那个时候,我做了人生中的一个重大决定,辍学到煤矿工作。 
  刚到煤矿的业余时间除了喝酒就是闲逛。唯一的慰藉是职工宿舍前面的图书馆,里面的图书丰富多样,我被一排排崭新的文学名著吸引着,急不可耐地寻找着能填补心灵的书。遗憾的是看书时间太短,每天开馆时间只有两个半小时。而且图书馆规定书籍不准外借,因此很多时候一本书没看完,第二天去时,发现被别的同事“捷足先登”了。 
  一天我读了一篇名为《我为什么写作》的文章,作者是余华,他介绍了自己是怎样成为作家的。这篇文章顷刻间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痛点。我也曾做着发表文章的“美梦”,也曾用红格纸一笔一画地抄写着草稿投出去,但始终杳无音信。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再一次坚定了写作的信念,我开始不停地写稿、投稿、咨询。终于有一天,我发现自己的名字被印成了铅字上了报纸。转眼十多年过去了,我仍然“不忘初心”,继续投稿…… 
  虽然在书中也没找到“黄金屋”和“颜如玉”。至今落魄得如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一副清高而迂腐模样,善良而又无能,成为了这个时代的落伍者。但我对于文学的钟爱,对于书的渴求从未止步。平时,一有时间,我就想方设法弄几本书看,也总能在读书中获得快乐,在读书中获得人生的启迪。 
  不管是中国文学、外国文学,都是作家的思想和语言经过千锤百炼淬化而成的精髓,都是经过时光大浪淘沙最后沉淀的真金。 
  如今我收藏了许多古典名著、中外文学、当代名家巨著,算是弥补了当年的缺憾吧。希望所有的人尽可能多抽些时间,从浩如烟海的书库中,寻觅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方净土。什么都不可以贪婪,唯独读书可以贪婪。 
  

(作者单位:平庄煤业风水沟矿)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作者:董宝宇
更多阅读>>
+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