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22 浏览:662
本报记者 芦明生 通讯员 刘亚奇
清波荡漾,麦穗飘香。五月的漳卫新河,冀鲁两岸景色撩人,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2020年5月18日这一天,一桥飞架,连接起广袤的冀鲁大地,成为这条绵延500里河流上最美的景色。在众人的惊喜和欢呼下,架桥机威武的身躯徐徐前进,拉动着钢铁巨龙跨越河流、奔向远方。
二十年憧憬,三载奋斗,六十余个日夜拼搏,成就了漳卫新河上一段不朽的传奇。全面复工以来,来自四面八方的建设者重返熟悉的阵地,带着与天地拼搏、与时间竞速的勇气投身线路建设,让备受瞩目的黄大铁路全面飞速推进。5月18日,黄大线铺架越过漳卫新河,全面开启了河北段的线路铺架,为2020年年底全线铺通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条路,沟通南北、连接冀鲁,寄托着能源报国的壮志,承载着绿色发展的情怀
路之坚兮,可承千钧;路之远兮,可通四方。运营20年来,朔黄人开拓进取的步伐永不停歇,在以重载化、智能化建设提升运量的同时,他们也为钢铁巨龙铸造起更为雄伟的身躯。
早在开通运营初期,朔黄铁路公司就提出“北上南下”战略,黄大铁路建设当时就被提上日程。该路起自朔黄路黄骅南站,经河北省沧州市、山东省滨州市及东营市,于大田家跨越黄河,经潍坊市接入益羊铁路大家洼车站,全长216.8公里,与朔黄线、黄万线组成全长880公里,横跨山西、河北两省,北通天津港、黄骅港,南达山东龙口港的干线铁路网。该路设计运量近期3197万吨、远期4752万吨,建成后可建立山东与陕北、蒙西、山西等能源基地的直接交通联系,极大缓解经济、工业强省山东对能源的巨大需求,拉动沿线经济发展,推动集团产运销链条更趋完善。
2003年8月,黄大铁路项目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2013年8月27日经国家发改委核准,2015年7月18日项目正式开工建设。2018年,为加快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助力京津冀蓝天保卫战,国务院印发《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加快黄大线等连接西部与华中、华北地区干线铁路建设,规定2020年采暖季前,环渤海地区主要港口和唐山港、黄骅港矿石、焦炭等大宗货物原则上由公路改为铁路或水路运输。而黄大线的建成,将与下游大莱龙地方铁路、东营疏港铁路、龙口港等形成环渤海清洁能源通道,有效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运输结构调整的决策部署。线路运营后,不仅能以更为环保、更为经济的方式为山东省发展经济民生解决“燃煤之急”,还可将神东、准能矿区优质清洁煤炭源源不断地向山东输送,让齐鲁大地的天更蓝、水更绿。
使命在肩,则不惧万难。在集团党组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下,朔黄铁路公司及黄大铁路公司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进黄大线建设。2019年10月16日,黄大铁路山东段161km线路铺通,2020年1月19日,河北段建设用地获国务院批复。3月20日,为坚决打响复工复产攻坚战,集团以视频形式召开黄大铁路河北段项目开工建设动员会,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刘国跃在动员会上表示,黄大铁路工程是集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运输结构调整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精神的重大项目,黄大路河北段开工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抗疫情、促复产重要指示,加快重大投资项目开复工、减轻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影响的具体行动,并勉励朔黄铁路广大员工奋勇拼搏、忘我工作,确保于2020年年底实现黄大线全线铺通。
集团党组的期寄,点燃了黄大铁路建设者们心中无穷的斗志。就在这一天,他们擂响激昂的战鼓,揭开了2020年线路建设大会战的序幕。
黄大线河北段开工后,新冠疫情的威胁依然不能忽视,建设者们不但要面临抗击疫情的重任,还要与紧张的工期作斗争。通常情况,同类铁路工程需要3年,但此时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9个月,这注定是一场与时间竞速的冲刺。
为实现年底全线铺通目标,朔黄公司克服疫情影响,紧抓施工单位复工复产、控制性工程进度、拆迁3个关键环节,全面落实“组织引领、迅速复工、突破难点、紧盯重点、考核激励”五项举措,举全公司之力推进黄大路控制性工程“一站、两桥、四梁、一铺架”建设。两个月来,公司董事长丁茂廷4次前往施工一线,就推进工程建设协调地方政府并到现场督导。成立以副总工程师黄立军为首的督导小组进驻施工一线,在紧盯工程质量、施工进度的同时,做到重大事项现场决策,提升办公效率。
公司党委将黄大铁路如期铺通作为检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的试金石。项目开工后,黄大公司一面落实集团“一防三保”有关要求,一面主动与地方政府对接,协助施工单位完成各市县的施工手续审批;鼓励施工单位采用专车点对点接人、非关键岗位就近补齐等措施,加快人员就位。
为有效突破建设壁垒,黄大铁路公司打破原有分工限制,将员工划分为安全技术保障、综合服务、监督执纪三大类进行统筹调派,并在黄骅南设立工程建设前线指挥部,下设工程技术、安全质量、拆迁协调3个保障小组,及时调整施工组织方案及工期计划,做好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总体控制,协调解决重难点拆迁问题。
经过近两个月的建设攻坚,黄大铁路河北段8项重点工程主线部分全部按期开工,重难点拆迁问题全部取得实质性进展,泊埕河钢桁梁、辛霞线连续梁以及漳卫新河特大桥铺架等重点工程均实现提前完工。5月18日,黄大线铺架越过漳卫新河特大桥主体工程完成施工,线路铺架开始向河北段延伸,年内实现全线铺通胜券在握。
这些人,不惧艰险、不辞劳苦,诉说了艰苦创业的豪情,书写了踏平坎坷的传奇
作为30年经历的老铁路人,朔黄铁路公司副总工程师黄立军,黄大铁路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新利一辈子都在和两条线打交道。但谈起黄大铁路建设,他们都不约而同讲道:“从未经历如此紧张的工期。”
3月初,在黄大铁路公司河北段建设动员会上,徐新利喊出一句铿锵有力的口号:“开工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确保黄大线年内全线铺通,这是我们再难再苦也要啃下的硬骨头。”河北段开工后,黄大铁路公司施行领导包片制,全公司重心前移,除物资保障、财务等专业少数员工因工作需要留驻机关,领导班子成员带领广大员工进驻施工一线。他们告别家人、不辞劳苦,日夜奔波在施工一线。“五一”期间,员工迎来久违的休假。对绝大多数人说,这是3月以来的第一次。
为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黄大铁路公司党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在公司各党支部、各部室,中铁二十一局、十二局、十九局等参建设单位中组织开展“先锋杯”之“建功在黄大”劳动竞赛活动。从4月起,以黄大铁路河北段今年年底铺通为目标,结合工程进展实际情况,组织各参建单位比进度、比管理、比安全、比质量,每季度评比优胜单位。朔黄铁路公司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制定奖励考核办法,在绩效分配上向苦、累、难岗位倾斜,提高一线员工收入。在公司党委的充分调动和妥善组织下,2000余名员工的热情和干劲尽情释放在长达百里的建设现场,凝聚起推进黄大线优质、高效建设的坚强保障。
黄大铁路建设难不难,黄立军如此回答:“任务虽然艰巨,但比起那些冒着生命危险,日夜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这点苦不算啥。”在这格外忙碌的两个月,黄大铁路的建设者犹如抗疫一线那些最美的逆行者,留下无数感动。
4月8日,为帮助中铁十二局拿到跨邯黄线施工批文,徐新利不顾伤病在身,早上5点就驱车赶往北京铁路局办理相关手续。随后两周,中铁十二局黄大项目处总工程师陈济洲多次进京办理批文,每次都是从沧州市海兴县一早出发、当夜返回,终于在4月底顺利拿到批文,为后续施工扫清了障碍。
一间普通的员工公寓,一张床、一张办公桌,这就是黄大铁路公司总经理肖致明这段时间的办公室兼宿舍,工作这么忙,生活上的小事就更不用计较了。作为河北段工程建设前线指挥部负责人,他的工作安排得满满当当的,每天晨会雷打不动,每天下线风雨无阻。在他办公桌侧边的墙头,有一张手写的黄大线河北段工程进度表。凡是完工的工程就划上红钩。肖致明自嘲地讲道:“睡觉前看看墙上的红钩,这样才能睡得踏实。”
铁路施工是一条线路千个环节,每一个环节出现岔子就意味着全线建设延误。作为河北段海兴范围征地拆迁工作的负责人,黄大铁路公司总经理助理张波深感责任重大。去年年底,他腿骨受伤。最近两个月来来,他忍着疼痛在沿线各个村镇奔波。同样负责该区域拆迁工作的梁超、张彭宪都是90后的小伙子。去年,他们顶着烈日,一步步走遍河北段沿线每个村镇,把沿途每棵树木、每间民房统计在案。今年,他们又淋着春雨,不停往返于一个个村镇,耐心地与地方政府和村民们洽谈征地补偿。黄大铁路公司每个员工,参建单位的全体施工人员,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一定要完成年内通车这个目标,一定不能因我负责的工作耽误施工建设。
行路难,开路更难。一路闯关架桥、一路披星戴月,这就是当代愚公在山川大地刻下的壮丽诗篇。有这样一支优秀的队伍,有这样一股昂扬的精神,一切艰难险阻只在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