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15 浏览:257
编者按:为贯彻好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采取超常规举措,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目标的工作部署,海垦各企业紧盯年度目标任务,纷纷出实招、亮新招,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工作。本报今起推出“落实超常规举措 实现保盈增收目标”专栏,聚焦垦区各企业如何落实超常规举措,千方百计将时间抢回来、损失补回来、影响的工期夺回来,为企业发展添动力,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开好局。
5月12日,位于三亚市崖州区的国家南繁生物育种专区项目现场,依山而建的层层梯田高低错落,炎炎烈日下,工人们顾不得身上的汗水,忙着抢时间、夺工期、补损失。挖掘机灵活的长臂左右摆动着,发出轰隆隆的响声。
超常规推动项目全面加快建设,用项目来“孵化”产业。企业复工复产以来,包括国家南繁生物育种专区在内,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一期)、中国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东方市国家杂交水稻种子烘干精选加工项目(一期)、海燕队职工保障性住房等5个项目都实现了满负荷运转。
作为保障南繁育种国家战略的“国家队”、全省唯一从事南繁产业的企业——海垦南繁产业集团正以项目为抓手,构建以南繁育种产业为核心,形成以南繁科研成果转化和南繁科研服务为“两翼”的发展模式,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并参与建设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从组建之初的3家下属企业增至12家下属企业,从2017年净利润2248万元发展至2019年净利润2.44亿元;职工年均收入增至5万元以上……海垦南繁产业集团这个“家”随着“业”的发展逐年增大,实现了企业效益和职工收入同步增长。
“‘南繁硅谷’的内容是南繁,落脚点却在‘硅谷’。”海垦南繁产业集团总裁王晖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规划,大批南繁科研专家团队将聚集到“硅谷”,使南繁产业便利享有丰富的科研资源优势。南繁产业集团不仅可以以创投的方式参与科研活动,促进育制种业科研成果转化,还可以发展南繁服务业,为科研专家团队提供一系列的生产、生活有偿服务。
为了日后能更好地参与“南繁硅谷”建设,海垦南繁产业集团正在补齐自身短板,将一个个业态“果子”统一装进中国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大篮子”里:建设南繁农田生态环境治理中心、南繁科研成果展示基地、种子烘干厂等项目,辐射带动南繁相配套的仓储物流、展示交易、高标准农田建设、农资农机、代耕代种等生产科研服务产业向园区聚集。“我们要逐步完善从育制种—订单生产—农资供应—产品回收—冷链物流—进入市场的每一环节,延长产业链条。”王晖说。
下一步,该集团将严格贯彻落实海垦集团2020年一季度经营分析会会议精神,紧紧抓住海南自贸港建设这一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紧锣密鼓谋划产业项目。如编制南繁产业空间概念规划和南繁科研用地产业规划,探索与南繁科研机构共同建立科技研发、成果孵化、利益共享的机制等。“南繁产业大有可为,海垦南繁产业集团的明天会更好!”海垦南繁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强富对此满怀信心。
(本报三亚5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