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2-12 浏览:396
一、会议场所的选择
选择可以保持空气正常流通的会议室。室内空气流通和有足够新鲜空气供应,可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传播和感染的风险。在疫情流行期间,应优先选择开窗通风的会议室,原则上不要选择无窗户的会议室。
双侧有窗户的会议室应在会前至少开窗通风半小时,会议期间在保持室内温度情况下,尽量开窗通风,形成空气对流,加速新鲜空气的流动。
单侧有窗户的会议室应在会前至少开窗通风半小时,必要时开启排风扇等抽气装置,以加强室内空气流动。
确有需要在无窗户的会议室开会时,要确保会议期间集中空调正常运行,应关闭回风系统,采用全新风运行,使室内有足够的新风量。
二、会议规模
在疫情流行期间,按照“非必须,不举办”的原则,尽量减少或避免举办大型会议。如必须开会,建议召开视频或电话会议,或将大的聚集会议拆分成小型会议,减少每个会场的聚集人数,避免不同会场之间的人员流动。
会场内座位的摆放尽量增加间距,参会人员间隔距离不少于1米,每人占有面积不少于1平方米。
所有会议应尽量控制参会人数,提供会议场所的单位或部门应参照《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GB 37488-2019)中关于室内新风量不小于20立方米/(小时·人)的要求计算参会人数。
三、会议人员
在会议场所入口处设置体温监测岗,提供一次性口罩,供参会人员使用。
会议场所工作人员要实行健康监测,若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症状,不得带病工作,应主动戴上口罩到就近的发热门诊就诊。
会议举办方应登记当次会议所有与会人员联系信息,以便必要时开展追踪监测。
四、日常清洁及预防性消毒
环境及物品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受到污染时随时进行清洁消毒。根据需要对公共场所的门把手、电梯按键、楼梯扶手、收银台表面、餐桌表面等人员经常接触的部位进行消毒。可使用有效氯为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消毒后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消毒剂。
常见消毒剂及配制使用
1. 有效氯浓度500 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配制方法——
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水为1∶100比例稀释;
消毒粉(有效氯含量12%~13%,20克/包):1包消毒粉加4.8升水;
含氯泡腾片(有效氯含量480毫克/片~580毫克/片):1片溶于1升水。
2. 75%乙醇消毒液:直接使用。
3. 其他消毒剂按产品标签标识进行配制和使用。
五、生活和卫生设施保障
1.会议举办场所尽量减少公共用品的使用,建议参会人员自带杯具。
2.提供足够的免洗手消用品,洗手间提供洗手液,并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使用。
(摘编自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月30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会议防控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