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艺术 > 详细内容

疫情,淬炼我的生命

发布时间:2020-02-12     浏览:313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每一天里,我的内心都被一次次地拷问着。我们平日或许太在意自己的得失,哪怕是芝麻粒大小的好处,世俗得不能反省自身了。但就在这些日子里,我一直在想什么是真情大爱、无私奉献,什么是无畏无惧、逆行而上,什么是纯粹高尚、舍生忘死……我的生命,正经历着又一次淬炼。

可敬的钟南山先生,一位84岁的老人,让我们听一听他对疫情的判断、他哽咽的声音吧,更要看一看他眼中的泪水和在车厢里伏案工作的神情、闭目小憩的倦容。这个曾在抗击非典时冲在最前面的老人,头上那丝丝白发、眼中那深深忧虑,诉说着怎样的赤子之心,怎能不让我们扪心自问?

我看到了许多疫情一线的照片——一名护士在连续加班之后,坐在护士站的椅子上吃面包时睡着了,嘴里还咬着那一块面包;几名医生、护士,躺在医院走廊的地板上入梦了;走出重症监护室的医生,额头、脸颊都被防护服和口罩勒出了殷红的印痕……看着他们,我的心一次次颤抖、一次次疼痛,我想给他们写点什么,但突然觉得所有语言都那么苍白。

“我爱你啊,我爱你!”这是发生在为援汉医生送行时的一幕,呼喊她的是她的丈夫。那一声“我爱你”,让人揪心。人到中年,不会轻易情感外露,因为一起走过了许多春夏秋冬,因为已经从花季走进了秋季,爱的交流都在一个眼神或是一个手势之中,此时的一声“我爱你”,饱含了多少担心、多少牵挂、多少珍爱。

我眼含泪水,仰望上苍,无言的感动如洪流般在心头流淌。有多少这样的夫妻,他们相隔两地,甚至双双走上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他们不是军人,他们就是军人,是抗击疫情的钢铁大军。

“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一名护士长的话语,充满了母亲对女儿一样的疼爱。

是的,在她看来,这些护士姑娘,哪一个不是她的女儿呢?我看了电视台对武汉一线护士的采访,她们是那样干练、那样精神、那样坚定、那样年轻漂亮,但她们真的还是孩子啊。她们剪掉了飘逸长发,剪掉了精心修饰的美丽,为的是能更好地穿上防护服投入“战斗”。她们让我沉思,让我崇敬,让我想为她们写一首诗、写一首歌……

“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去见姐姐。”这是90后医生宋英杰生前的一个迫切愿望,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是2月2日。姐姐定居湖北,他爱姐姐、亲姐姐、担心姐姐。2月3日,他却在多日排查疫情的劳累中突然去世,年仅28岁,花一样的年龄啊。看到这则报道,我又一次流泪了,那种悲痛无法用语言形容,只在心里一次次说着:“一路走好。”

还有一个医生,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就在他抢救病人的时候,传来同事感染重病的消息,他瞬间泣不成声,却马上擦干眼泪,继续战斗。他把痛压在了心里,把爱献给了病人。这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亲人,这就是冲锋陷阵的勇士啊。

好消息传来,武汉火神山医院开始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了。我在武汉的亲人打电话告诉我:“解放军来了,我们有救了。”那声音里有着熬过寒冬、沐浴春风的喜悦,有着从水深火热走向山花烂漫的幸福。是的,在抗洪救灾中,在汶川大地震中,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在每一次的灾难面前,我们的子弟兵都是无畏无惧的逆行者,他们是民族的擎天柱,是我们战胜灾难的定海神针。

在抗击疫情的每一天里,都有许多的人和事让我感动、流泪、心痛,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灵魂。我们在突发的重大灾难面前,会有无奈,会有无力,会有无法挽救每一个生命的悲痛,但是,我们终将战胜灾难,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灵魂的洗礼,它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中华儿女共同的追求,什么是这个社会真正的需要和希望。

疫情,带给我们的不只是伤痛,还有生命的淬炼。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作者:茹喜斌
更多阅读>>
+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