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营管理 > 详细内容

精益就是效益——常村煤矿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纪实

发布时间:2019-12-17     浏览:487

特约记者 许翔 张聿明 武小京

核心阅读
    常村煤矿紧盯全年经营目标任务,紧盯煤炭市场严峻形势,在经营工作中坚持开源节流的原则,对内挖潜,推进降本增效;对外开拓,推进煤炭营销,各项工作业绩骄人,可圈可点。
    光阴流逝,时光荏苒。夜以继日,砥砺前行,即将过去的2019年,见证了常村人一年的奋进历程。
    在市场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该矿1-11月份累计销售699.5万吨,其中混煤432.7万,喷吹煤86.1万,2#喷吹19.5万,超计划8.31万吨。1—11月份,全矿各单位降本增效统计项目153项,共节约资金约5869.69万元……一串串鲜活的数据,一项项骄人的成绩,无不折射出常村煤矿一年来全体干部职工辛勤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狠抓煤质:提升产品“含金量”
    安全是叶,质量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为积极应对当前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该矿秉持“内在质量保安全、外在质量树形象”导向,牢固树立“提煤质就是降成本,提煤质就是提效益”的理念,从源头把关、过程控制为抓手,不断强化煤质管理工作,确保提高商品煤的“含金量”和经济效益。
    该矿高度重视煤质的源头治理和现场的工艺把控,从井下源头狠抓煤质。为控制水过多流入到煤炭之中,造成煤质水分和灰分超标从而影响到煤炭的质量,该矿加强了治水工作;对掘进工作面过该矿高度重视煤质的源头治理和现场的工艺把控,从井下源头狠抓煤质。为控制水过多流入到煤炭之中,造成煤质水分和灰分超标从而影响到煤炭的质量,该矿加强了治水工作;对掘进工作面过煤层时,坚持分采、分装、分运,坚决杜绝矸石和煤混装现象。该矿还将采制化验延伸到了生产一线,从一线去取煤样,以便及时通过化验,分析井下煤炭质量。该矿通过加强对影响煤质的因素筛查,努力克服了N3-12、S5-13、2105等综采工作面以及多个掘进工作面过断层或陷落柱等不利影响,毛煤质量指标全部完成计划,灰分同比降低0.08%,含矸率降低0.10%。
    洗选加工,过程控制,加强地面煤质调配管理。根据矿井提煤质量指标,该矿从手选、筛分、洗选等环节管理入手,强化煤质管理。严格控制洗煤厂走直通溜槽和往煤场分流,确保装仓煤质量合格;通过加强对洗煤厂洗选加工过程各产品的质量检查,增加了重介模块分选新系统的洗煤比重,喷吹煤质量更加稳定。今年该矿同比增加装车外运混煤发热量81大卡/千克,喷吹煤灰分同比增加0.15%,水分同比降低0.2%。1-11月份集团对常村煤矿煤质考核指标全部完成计划。
    全矿干部职工始终相信:产品就是人品、质量就是信誉,通过一如既往的抓好煤炭质量,定会最大限度的赢得信誉、赢得市场、赢得生存、赢得发展!
                      服务客户:赢得市场“红利包”
    客户是企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常村煤矿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用户至上”的理念,积极从提升服务水平、掌握销售技巧、把握市场动向等方面着手,与客户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该矿首先从树立和强化服务意识入手,重视与用户沟通。动态跟踪用户反馈信息,通过有计划地走访重点用户、新用户等,了解用户使用情况和该矿首先从树立和强化服务意识入手,重视与用户沟通。动态跟踪用户反馈信息,通过有计划地走访重点用户、新用户等,了解用户使用情况和对煤炭产品的数量、质量、发运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及满意程度。成立煤质信息管理小组,每日将外运商品煤分用户、分品种建立用户信息台账,将发运商品煤的数量、质量信息当日传给用户,以便用户根据近期煤质动态及时调整配煤工艺。以优质的服务保住客户,做到让客户放心,省心,开心。
    认真汇总用户结构情况,对营销环境和客户需求煤量进行了细致分析、评定,根据客户企业规模、信誉度和经济实力情况,实行分类价格销售。在此基础上,根据用户合同兑付率和现汇支付情况及时调整一类用户结构,刺激二、三类用户争取一类用户席位,由此打破了以往销售结构一成不变的做法。
    市场经济,信息就是效益。在煤炭营销工作中该矿加强市场调研和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工作,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向信息要效益。及时掌握国内电煤市场、喷吹煤市场、钢铁市场的基本情况以及潞安煤价格的市场水平。通过对市场动态随时跟踪把握,大胆进行预测并适时做出销售策略的调整,为企业羸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指标管控:管好企业“钱袋子”
    能挣钱,也要会省钱。常村煤矿着力在成本控制与节支降耗方面积极借鉴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后发优势,小心谨慎花好每一分钱,扎实做好现金流管理,平稳谋求发展。
    该矿经营系统以提高全面预算准确性、规范物资使用、强化验收验证全流程管理为目标,全面深化成本管控。以班组、队组、专业组“三级”成本核算为基础,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提高准确性,着重完善生产衔接、重点工程及变化环节等完善预算指标体系;对材料的消耗、各种成本的支出建立预算控制定额础,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提高准确性,着重完善生产衔接、重点工程及变化环节等完善预算指标体系;对材料的消耗、各种成本的支出建立预算控制定额和标准。完善物资三级管理体系,强化专业组职能,杜绝借用现象;提升物资采购科学性,避免“备用不使用、急需无备用”的情况;规范大材管理,减少流通环节,提高管理效率。加强“逆向”核查力度,从验收、入库、发放、使用各个环节对验收工作形成有效印证,进一步弥补短板,做到计划科学、商谈透明、库管规范、储备合理、处置合理。建立完善降本增效项目评价体系,强化日常执行并纳入重点工程实施逐月考核评价。这一系列举措进一步优化了物资储备结构,盘活了全矿物资,提高物资性价比,科学占用成本支出,着实“省”了一大笔。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更多阅读>>
+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