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艺术 > 详细内容

老屋的记忆

发布时间:2019-12-03     浏览:508

不知何故,最近我总是想起老屋,想起那个不大的农家小院,想起屋后巴掌大的地,还有那里的小水塘和一架水车。吱吱呀呀的,我仿佛又回到了老屋,回到了小时候。

老屋修建于1981年,我出生的那一年。父亲说,我一出生就住上了新房,奶奶也说我是有福之人。

老屋有五间土坯房,四间住人,一间储物。爷爷、奶奶,还有尚未成家的两个叔叔和一个姑姑住在西边的两间,我们一家三口住在东边的两间。

我们的两间房是相通的,一张大炕占据了房屋的一半,连着一个大土灶,烧炕做饭,一举两得。

土灶不大,长约2米,宽1米左右,是用黄泥砌成的。上面有三个灶孔,从前到后,一个比一个大,一字排开。上面分别对应着三口锅,从小到大,最小的锅用来做菜,中间的用来蒸馍、煮米饭、熬粥等,最大的锅平时用来烧水,过年或者家里来客人时用来炖骨头或炖肉。三个孔中,只要有一个孔生火,另外两个孔也会被烧到。因此,常常是一边煮饭一边烧水,既省柴火,又省人力和时间。灶边上还有一个风箱,我常常回忆起,母亲在灶前烧火,我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帮母亲拉风箱。手一拉,就听见呼呼的声音,灶膛的火就旺了起来,火光印得母亲满面红光。母亲微笑着在灶前忙碌,不一会儿工夫,饭菜就做好了。母亲吆喝着“吃饭了”,我便支好炕桌,摆好碗筷,端饭菜上桌,大快朵颐。虽是平常的农家饭,却比现在的大鱼大肉吃着都香。

最难忘的是在夏天,待地里的玉米、土豆可以吃了,母亲便从地里掰一筐玉米、挖一篮土豆,煮上一锅。刚出锅的土豆,顾不得烫手,剥去外皮,用勺子碾成泥,配上油渣和小咸菜,那叫一个香。我经常吃得肚子圆鼓鼓的,像皮球一样,躺在炕上动弹不得,嘴里还啃着一根玉米棒。母亲笑着说:“小馋猫!什么都少不了!”

到了冬天,做饭时,母亲总会拿来几颗土豆放进土灶里。不一会儿,一股土豆的香味就弥散在空气中。这时,我会忍不住使劲闻,一边闻一边说:“好香!好香!”等饭做好了,土豆也熟了。母亲用火钳子将土豆挖出来,轻轻抖落上面的炉灰,捧在手心使劲吹几下,然后轻轻剥掉外皮递给我。我接过土豆咬下一口,滚烫滚烫的,外焦里香,现在想想都还会流口水。可是现在想吃上一口烤土豆太难了,城里根本没有,只有在偶尔回乡下婆家的时候,才能饱饱口福。我总是觉得土灶做出来的饭菜比城里用天然气、电炉子做出来的香,似乎多了一种味道,可能就是所谓的烟火气吧!

老屋如今早已不在,只会一次次地出现在我的梦里、脑海里,成为一种记忆,有些渐渐淡忘、模糊、远去,就像岁月!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作者:左 晔 (陕煤地质一八五公司)
更多阅读>>
+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