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2-03 浏览:476
■文/程万 韩凯亚 陈小波
提起公路, 在被称作基建狂魔的中国, 人们会有条条大路通世界的自豪感。重庆8D魔幻 “旋转”公路、 立交桥比比皆是, 争当 “网红” ;千里绵延的沙漠无人区,也能有京新高速贯穿其中。截至2019年,中国公路里程484.65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但在遥远的非洲高原上,有这么一条路,承载着赞比亚200万卡富埃盆地人民穿越森林, 走向幸福的梦想, 从无到有, 更显弥足珍贵。
11月21日,中建二局赞比亚237 公里道路项目, 迎来竣工通车,赞比亚总统埃德加· 伦古出席通车仪式并对全体中国建筑建设者两年来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2019年, 是中赞建交55周年。作为南部非洲最早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两国人民的 “心路”也伴随着这一希望路、 致富路的通车更加紧密相连。
总统点赞: 八方支援的 “人、 机、 料”
2017年5月, 一纸调令, 陈小波来到赞比亚,成为237公里道路项目的项目经理。 路如其名, 全长237公里, 为砂砾耐磨层路。虽不是常见的柏油路, 依然需要不同物料的层层摊铺。 但首先摆在陈小波面前的是,如何在异国他乡解决“人、机、 料” 难题。
“项目确定营地时, 一段48公里的路, 走了足足4小时……”正是当地雨季, 项目勘探经常被雨水打断。 “下脚的地都没有。 ”几经辗转,项目选址地落定。 “每天只供电8小时, 供水1小时,大部分时间手机没信号……”即便条件简陋,了解当地现状后的陈小波, 很是满意。
最令大家犯难的是, 营地周边200 公里范围内,无法采购到任何建筑材料, 劳动力更是紧缺。材料没有, 就尽快 “输血” , 陈小波立即和300公里外的公司总部联系购置建筑材料。 劳动力没有, 就主动 “造血” ,项目团队立即开始招用附近村民。萨卡拉作为为数不多的会英语交流的当地人, 当生产经理和他沟通来意时, 一直打零工的他很是惊喜, 第二天就来营地报道。 “这个紧线器是这么用的,我给你做示范” ,生产经理教萨卡拉如何搭设营地围挡。经过一段时间教导,萨卡拉慢慢掌握了许多施工方法, 也成为项目对当地员工进行详细培训与沟通的“润滑剂” 。
按照既定计划, 施工设备也陆续到位。但在动工前几天, 项目提前在南非采购的实验设备无法按时抵达,但动工日期不能推迟,项目只能另寻出路。 有人建议选择商业实验室,但远在赞比亚首都300公里外, 不太现实。在得知距项目100 公里处的当地承包商有实验室时, 陈小波尝试去寻求帮助。 “我们的实验室不对外,你走吧……” 被拒几次的陈小波决定带着当地员工一起再试试。
“你们工程要贯通卡富埃国家森林公园?”当对方项目工人们得知后激动万分,集体找负责人求情。 原来, 雨季的国家森林,里面的人就出不来, 能修一条路,再好不过。 于是, 在大家的集体努力下,对方负责人不仅同意借用实验设备,并让自己的实验人员到现场配合做实验。有了现场检验结果的支持, 项目也进入正常的施工周期。8月23日开工当天, 赞比亚总统埃德加·伦古也对项目的周全准备点赞。
“游击” 式施工: 穿越104公里原始森林
能够得到当地人的大力支持,大部分原因在于,雨季的原始森林,的确是困扰当地人的一大难题。项目伊始, 就被定位为赞比亚第一条横跨卡富埃盆地和国家森林公园的互联通道。按照计划,项目被分为中部省、森林公园和南方省三个标段,最难的要属穿越104公里原始森林。
考虑到当地气候, 项目开始了“游击”式施工。雨季奋战在森林外, 旱季则抓紧在森林内施工。在森林内部, 清场和运土是保证工期的关键。按照设计方图纸, 清场和运土要经过大量沼泽地,从4月到10 月是最佳施工期,然而沼泽会严重影响到分段施工, 同时回填量也非常大。 项目通过与工程师及业主的多次研究和实地踏勘,政府同意项目调整施工路线, 避开大量沼泽地,修路方案的变更,为项目分段连续施工创造了更为有利条件, 节省工期超过40余天,创效约80余万元。
同时, 在原始森林施工, 不可避免要和大象、 狮子、 野牛、 豹子等野生动物 “照面” 。 如何保证施工安全?这时, 项目与当地村民的情谊在此刻显现。 项目在沿途经过的15个村庄中, 挑选当地村民经过技能培训加入到施工队伍中, 结合村民的生活经验指导施工, 免除潜在的威胁。为避免发生意外,项目在危险区域都设置了标识牌, 拉起警戒线,每天进行安全教育和巡查, 在道路两侧随时准备车辆, 做好撤离预案。
在一次清场施工时, 由于雨季刚过, 地下水位较高, 机械在森林中施工作业时不慎陷住泥里, 而不远处正有一群水牛经过, 情势一度危急。附近的村民得知消息后,几十人用着土方法赶走了野牛,硬是把压路机从泥坑里拉了出来。 为了防止施工队伍再次受到动物骚扰,大家也在安全地带,为他们警戒。历时两年的 “游击” 式施工, 在双方建设者和当地村民的通力合作下,项目终于迎来贯通。
大道通途: 改变命运的幸福路
项目的通车,无数人因此受益。肯尼迪就是其中之一。肯尼迪在森林公园里工作了2年。每到雨季, 森林内无法通行, 最长半年不能回家。 “现在每天可以回家!”肯尼迪很激动: “中国人修筑的这条路像一条彩虹, 即使在最头疼的雨季, 我们也能畅通无阻地出入森林。”
237公里道路建成前,交通设施的落后让国家森林公园及周边一带长时间处于荒凉和落后状况,沿线居民购物、 求医以及上学均要前往伊特兹市中心。 以前需要近10个小时的路程, 现在只需要2小时,沿线的学校、 医院和店铺人流量也多了起来。 “以前这里每年游客流量最多1200人次,道路建成后, 今年不到半年游客已经突破了3000人次, 税收同比增涨达150%。 ” 卡富埃 森 林 公 园 负 责 人 卡 森 帕(Kasempa)在谈及237公里道路时非常激动, “公园税收增加了, 在明年也会为员工增加工资。”
像肯尼迪这样的受益人还有很多, 项目的顺利完工, 让政府、 中部和南方省的村民看到了希望。
“这个项目是我们CIF (国际气候投资基金) 为应对环境变化在赞比亚投资的第一个道路试点项目, 道路建成为当地带来了巨大变化, 也加强了我们在赞比亚继续投资的信心……” 施工期间,CIF调研员对项目高度赞扬。
“这条道路的贯通, 改变了我们很多人的命运, 感谢中国建筑建设者的付出, 今年是与中国建交55周年, 希望中赞友谊能永久长存” 。在2019 年11月21日项目举行的通车仪式上,赞比亚总统埃德加 · 伦古高度评价。
10月31日, 赞比亚最大的新闻栏目ZNBC电视台播出了237公里道路项目专题纪录片。节目的最后, 赞比亚道路局代理部长安东尼动情说到: “ “我们真的非常喜欢中国人为我们修筑的这条路, 它的出现提高了我们生活质量。 我们录制的这部短片,是对这条路的感谢,也是对我们现在快乐生活的感谢。” 伴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 中国建筑建设者也在用一个个工程, 将各国人民同呼吸、 共命运的发展之路, 紧密相连, 永久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