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媒文摘 > 详细内容

智慧神东向解放生产力挺进

发布时间:2019-10-24     浏览:483

9月底,记者来到向往已久的神东矿区,领略这座改革开放后兴建起来的大矿区的神奇。
  大柳塔煤矿党委副书记张小龙说,这里在很早以前就发现了煤炭,而真正大规模开发建设,却是在上世纪80年代。
  大柳塔煤矿,世界上第一个一井一面、年生产能力过千万吨的矿井,被国人誉为新中国现代化矿井建设“试验田”,千万吨级、双千万吨级矿井建设的“摇篮”。这里的一切都在讲述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现代化矿井建设的历程。
  在该矿总工程师陈苏社办公室里,有一组历史老照片非常引人注目,记录了2000年前后自动化矿井建成以后,在2001年达到煤炭年产1千万吨的场景。
  大柳塔煤矿生产调度指挥集控中心,是集高科技于一身的现代化调度生产指挥集控中心,对整个矿区核心“5矿6井”生产集中管控,年总产量突破1亿吨,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5矿6井”,具体讲就是对神东矿区包括补连塔煤矿在内的5座现代化生产矿井、6个井下开采工作面实现联采联动的精准管控调度。
  记者在补连塔煤矿井下见到了采面长370多米、一次采高8.8米的采煤工作面。这个高采煤工作面被世界上誉为井下采矿业的超级工程。
  要保证这样高的采煤工作面安全生产,必须要有坚不可摧的井下支护才行。在诞生8.8米大采高的同时,也诞生了井下另一个超级设备,就是井下超级支护——8米多高综采支架。这里每个支架都几十吨重,柱筒直径约半米,支撑力可达千吨、万吨以上。成百上千架的支架在井下一字排开,构筑起井下蔚为壮观的钢铁长城。
  补连塔煤矿综采三队职工邬栓告诉记者:“目前井下装备完全国产化,全世界也只有咱有这种井下超级巨无霸。这套设备动起来,一个班按8小时计算,能生产原煤4万余吨,让万吨重载火车拉,也能足足装满4列火车。”
  离开补连塔煤矿,记者来到神东洗选中心。这个与千万吨级、双千万吨级矿井配套的洗选中心又是什么样子呢?
  在大柳塔洗煤厂,记者见到了生产设备检修工胡忠红,他正在检修一台煤矸石分离机器人,目前选矸工作基本上由机器完成,把过去苦、脏、累的选矸工彻底解放了出来。
  神东信息中心办公室主任王彦斌说,从自动化、数字化到智能化(智慧化)现代化矿井建设过程中,神东人一路爬坡过坎,在上世纪90年代,就基本完成了矿井自动化生产建设,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也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神东技术研究院院长贺安民说,目前矿区地面、井下基本完成了4G全覆盖,今后我们依靠4G技术和智能机器人等,有希望把矿工彻底从苦、脏、累、险的井下工作环境里逐步解放出来。也许再过若干年,井下矿工从事的也仅仅是日常巡检工作,一线生产出力干活的事情都将由机器人去完成。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作者:杨树森
更多阅读>>
+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