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媒导读 > 详细内容

迈铿锵步伐 绘美好蓝图 ——江苏研究院转型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19-07-22     浏览:386

六十载,风雨无阻,地质勘探助发展;一甲子,再创辉煌,科技创新绘蓝图。六十年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却足以让一家企业历经市场洗礼和岁月磨砺破茧成蝶。江苏地质矿产设计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历经几代人的奋斗,从一个小小研究所发展壮大成为拥有核心技术、具备高级资质,装备精良、人员精干,驰骋于市场、领先于行业的知名科研院所。

坚持绿色发展 加快转型升级

5月底,在江苏研究院,记者看到一些员工在实验室进行土壤、煤层气及页岩气等试验。

“通过超滤装置,我们将室内悬浮状态的东西澄清,再经过反渗透装置进一步处理,把有害离子去除掉。”测试中心副主任徐辉对记者说。

江苏研究院把环保工作视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积极响应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国家队的新要求,自筹500多万元购置大型设备,申报了270多个环境有机污染检测参数,通过了江苏省环境监测机构业务能力登记;首次涉足全国污染源普查领域,中标宿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技术服务项目;首次承担了地表水污染调查等新业务。

这只是江苏研究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近年来,江苏研究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观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重视生态文明,抓好生态文明建设。”江苏研究院院长张谷春语气坚定有力。

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仍较为突出。企业如何提升自身环保水平,保护好自然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引领系统性改革,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这考验着企业掌舵人的管理智慧和治理能力。江苏研究院坚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注重实效”的原则,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求,打造张家川县乌龙头农业特色产品,发挥技术优势,助力当地农业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8年年初,经过前期准备,总局正式批复立项建设中国煤炭资源绿色开发产业园,并由江苏研究院负责一期建设,主要开展煤炭绿色勘查和开采、洁净煤和煤系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关闭矿山环境治理与综合开发利用、建设煤炭地质大数据平台四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为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作出贡献。

强化内部管理 注重人才培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企业的灵魂。离开科技和人才,企业就丧失了根本,没有了方向。六十年发展征程中,江苏研究院在科技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上始终不遗余力、先人一步,在发展的快速时期,全力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为企业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目前,全院共有员工192人,专业技术人员占比95%以上。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工程师28人,博士4人、硕士4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2人,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建造师等各类国家级注册师25人次。

为从发展中开辟新天地,张谷春带领员工努力开创新路子、新形式,注重人才培养,为员工提供“充足阳光”,优化创新环境。

“我们这些搞科研的,如果不学习、不创新就会被淘汰,领导也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学习交流机会。”这是江苏研究院“首席工匠”黄丽莉的切身感受。今年年初,为增强核心科技竞争力,该院开辟多条人才培养和引进渠道:聘任了首批首席专家和首席工匠,聘请了5名特聘科技顾问,组织全体干部和员工分赴北京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接受培训。

良禽择木而栖。良好的环境要靠创新体制去构建,为此,江苏研究院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员工业务素质,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开发和激励保障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提供有力平台。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并给年轻人压担子,为他们创造更多实践和锻炼的机会,使之尽快成长。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作者:郝智宸
更多阅读>>
+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