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浏览:982
鞍钢集团党委宣传部、人民武装部 文/图
发挥基地作用 国防教育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如何开展全民国防教育?鞍钢集团作为大型中央企业,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要把国防教育列入职工教育计划,纳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评责任制”的要求,将国防教育深度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和文化建设,传承红色基因,丰富载体内容,拓展鞍钢民兵训练基地、鞍钢博物馆等教育功能,使国防教育常态化、经常化、日常化,国防意识深入人心。今日,《国防教育》杂志刊发《鞍钢:挺起钢铁脊梁》一文,介绍鞍钢集团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情况。在第23个全民国防教育日来临之际,本报转载此文章,希望全体干部职工持续增强国防观念,传承鞍钢红色基因,牢记央企使命担当,关心、支持、积极参与国防建设。
“自新中国诞生起,鞍钢就担负起了支持国防建设的重任。国庆十周年大典上,接受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的59式坦克,全身披挂的装甲钢板,就是由鞍钢研制出来的……”近日,辽宁省鞍山市鞍钢博物馆品牌鞍钢展厅内,讲解员正在向前来参观的中小学生讲解鞍钢钢材生产制造及应用情况。这是鞍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鞍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部署要求,充分发挥企业自身资源优势,倾力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一个缩影。
鞍钢被誉为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是鞍钢宪法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第二、世界第三大钢铁企业。作为大国重器的“钢铁脊梁”,鞍钢切实履行中央企业肩负的全民国防教育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历史责任,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突出企业特色,多载体、多形式开展国防教育,推动全民国防教育走深走实、国防观念深入人心。
传承红色基因国防意识融入血脉形成自觉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这首《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词作者公木,曾任鞍钢第一任教育处处长。
在鞍钢7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像公木这样具有浓烈家国情怀和强烈国防意识的鞍钢人一代又一代。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的500多名地县级以上领导干部被抽调驰援鞍钢,成为鞍钢乃至共和国钢铁工业的第一代创业者、开拓者、奠基者,史称鞍钢“五百罗汉”,其中很多人出身军旅,他们将战场上锤炼出的钢铁意志,注入到“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
“五百罗汉”之一、曾经参加过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的谭福润放下在浙江省政府办公厅的工作,来到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的工业战线一线,他说:“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还得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武森也是“五百罗汉”的一员,曾在解放战争中负伤。来支援鞍钢的时候,他被委以重任,担任鞍钢基建筑炉公司党委书记一职,主抓鞍钢7号炼铁高炉的施工建设。在武森等众多干部和职工的努力下,7号高炉的拆除和重建工作用时不到10个月,并完成了多项功能的升级和技术革新,创造了奇迹。
70多年来,鞍钢在一片“只能种高粱”的废墟上崛起,成为中国第二、世界第三的“钢铁航母”,产品广泛应用于三峡水利枢纽、“华龙一号”核电站、“蓝鲸一号”超深水钻井平台、港珠澳大桥、神舟飞船等重大工程,“鞍钢制造”光耀四方。
鞍钢不仅为国家提供了大量优质钢材,更形成了以孟泰、王崇伦、雷锋、郭明义、李超等全国重大典型为代表、鞍钢集团公司级以上劳动模范7600多人次的英模文化。以英雄人物爱党爱国、许党报国的生动事迹和高尚精神,打造国防教育精神高地。
一代代鞍钢人,凭借钢铁般的意志,啃硬骨头、涉险滩、建新功、立新业,一往无前,在不断淬炼中,挺起大国脊梁。在鞍钢的一炉炉红色钢水里,流淌着不朽的军魂;在一代代鞍钢人的心灵里,熔铸起钢铁强国、钢铁报国的情怀。
发挥基地作用 国防教育融入日常化作经常
队列训练、单兵战术、伪装与防护、战地救护与包扎……进入7月,鞍钢民兵陆续来到鞍钢民兵训练基地接受综合训练。
“自1988年10月建成发展至今,基地设施齐全,功能完备,具备同时接纳100名民兵学习、训练、住宿、就餐的综合保障能力。基地每年承担训练任务,为按时完成上级军事部门既定的民兵训练计划提供了有力支撑。”训练场内,鞍钢人民武装部刘相国总监介绍道。
鞍钢民兵训练基地占地面积5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1989年至1990年,为加强民兵高炮队伍建设,鞍钢人民武装部被原解放军总参谋部定为全军“大口径”火炮训练基地,配发了相应的重武器装备及附属设备。
如今,鞍钢民兵训练基地已打造成集人民武装光辉历程、现代国防安全教育、单兵军事技能实训、武器装备静态展示、国土防空武器操练、单兵体能拓展训练、应急安全保障演练等于一体的国防教育基地。
到训练基地开展实训提升国防素质是鞍钢民兵的必修课,到鞍钢博物馆参观了解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历程、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广受鞍钢干部职工、鞍山市民及其他来鞍游客欢迎的“打卡”活动。
鞍钢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钢铁行业)基地、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年接待观众18万人次。鞍钢在推进全民国防教育中,发挥鞍钢博物馆、鞍钢雷锋纪念馆、孟泰纪念馆等红色阵地作用,将国防元素融入场馆展陈,注重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防教育相结合。
走进鞍钢博物馆奉献鞍钢展厅,“支持国防 打造钢铁长城”单元引人关注,展陈内容以图文、数据等形式,展现了鞍钢全力组织生产军锹、军镐等军需物资支援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情况,不禁让人回想起抗美援朝时期,中国志愿军以“钢少气多”战胜“钢多气少”的峥嵘岁月。
来到“国防教育”展区单元,这里集中向观众展示了国家军事实力和国防建设成就,坦克、战斗机、核潜艇、驱逐舰、国产航母、运载火箭等各类军事装备模型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进入视野,引得参观者热血沸腾,崇军尚武的思想观念在增强,强军兴军的责任担当更坚定。
“国防教育是全民教育的基础。鞍钢博物馆将持续丰富展陈内容和形式,不断提高国防教育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努力将鞍钢博物馆打造成国家级全民国防教育基地。”鞍钢博物馆馆长吴峥信心满满。
丰富载体内容 国防素养全面培塑系统提升
“接过雷锋的枪,雷锋是我们的好榜样;接过雷锋的枪,千万个雷锋在成长……”2022年7月28日,“当代雷锋”郭明义作为东北三省唯一的退役军人代表受邀参加“老兵永远跟党走——老兵宣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报告会,作《学习雷锋好榜样 服务人民忠于党》的报告。
在鞍钢,和郭明义有着同样退役军人身份的干部职工19000余人,编组民兵2700余人,“民兵号”集体100余个,他们是鞍钢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的重点对象和特殊力量。
鞍钢把民兵政治教育、国防教育纳入民兵军事训练实施计划中,结合民兵军事训练实际,重点加强国防形势任务教育,明确执行民兵军事任务重要性,开展基干民兵国防知识竞赛答卷、军事技能考核演练等活动,强化军事练兵和强军铸魂意识与责任。
充分发挥民兵中坚骨干作用。以“双增双节当先锋、降本增效作贡献”为主题,以“民兵号”创先评比竞赛活动为载体,组织广大民兵、退役军人等,通过修旧利废、小改小革、挑战攻关、合理化建议等方式,立足岗位为企业降本增效作贡献,展现退役不褪色的军人本色和斗志。每年对先进武装部、武装工作先进个人、先进“民兵号”、优秀退役军人予以命名表彰。
推动拥军优抚政策得到有效落实。鞍钢积极开展双拥工作,与驻军部队有着相互交流、真诚合作、共谋发展的悠久传统,军地关系融洽、军企感情深厚。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征兵宣传,下发征兵政策宣传文件,邀请军分区负责征兵人员介绍征兵政策,积极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积极开展“八一”优抚慰问活动,力所能及地为优抚对象办实事、送温暖,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优抚对象答疑解惑,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优抚对象心中。
拓展国防教育形式和内容。将全民国防教育有机融入精神文明建设,把全民国防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与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相结合,与开展“四史”教育相结合。发挥全媒体平台优势,组织开展全方位、多载体、多形式的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全民国防教育日、八一建军节等有利时机,制作悬挂国防教育宣传横幅、标语,组织国防知识竞赛答题活动,在广大干部职工中营造了关心生产形势与关心国防形势相融合、关注生产安全与关注国防安全相统一的浓厚氛围。
推动全民国防教育,党的全面领导是关键。鞍钢加强理论学习引领,把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等列入集团公司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每年安排不少于1次国防教育学习。抓好经常性教育活动,结合“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军事实践活动。组织基层党组织通过“三会一课”等形式,深入开展学习研讨。举办《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知耻后勇,警钟长鸣九一八历史》等报告会,邀请驻军部队干部为鞍山区域所属编兵单位党委书记、武装干部和新入厂大学生授课。
“鞍钢必须胸怀‘国之大者’,勇担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全民国防教育整体资源优势,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共识,使国防权利和义务在潜移默化中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打牢爱国强军思想基础。”鞍钢集团党委宣传部部长聂振勇话语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