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媒导读 > 详细内容

鸣响河套探区第一炮

发布时间:2022-12-30     浏览:413

 期次:第8507期   作者:□郑杨/摄影报道

5.jpg

↑12 月 22日 , 震 源 车 在野外作业。

6.jpg

←12 月 23日 , 技 术 人 员正 在 讨 论 方 案设计。


12月21日18时30分,随着5号震源操作手周景达、彭楠完成了临河西三维项目的首炮,承担临河西三维项目的东方物探华北物探处2311-2150联队正式吹响了冲锋号角,河套探区越冬生产的大幕就此拉开。

河套盆地作为集团公司首批矿权流转区块,华北物探处与华北油田携手共进,4年多来相继在吉兰泰、兴隆、磴口等构造带取得重大突破。临河西三维是华北物探处在河套探区实施的第六块三维项目,是实现临河凹陷整体研究、形成磴口北-兴隆三维连片的重点工程,承载着2023年底建产百万吨油田的期望。

承担临河西三维项目运作的2311-2150联队以创“巴彦品牌”、树“河套标杆”、强“东方服务”的理念,相继克服项目启动准备时间短、因设备到位迟缓、岁末年初招收季节工难度大、工农要求日益严格等诸多难题,秉承“七分准备,三分运作”的项目运作思路,超前谋划、精准施策。

按照施工设计,临河西三维首次在河套探区实施“有线+无线”“井炮+震源”的施工模式。为得到优秀的资料品质,在质量保障方面,该队建立了专职的质控小组,选派1名队副经理负责管理,同时以智能化地震队系统为依托,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实现全过程质量控制,严格监督,确保打孔、放线、钻井等相关工序符合质量要求。在技术保障方面,临河西三维采用高覆盖(高密度)采集技术、低频(宽频)采集技术、TIMER初至拾取技术、深井微测井+VSP的全地层Q场建模技术、无人机航拍技术、可控震源路线规划技术等多项技术,务必让甲方对资料品质“十分满意”。

同时,该队一方面建立每晚8点工农例会制度,针对问题现场定方案、定责任人、定完成时间,确保问题解决不过夜,实现工农问题“提前防”,减少“现场堵”;另一方面,采用划片包干、分区负责的方式,落实到人,为项目运作保驾护航。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更多阅读>>
+ 加载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