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媒导读 > 详细内容

从平凡到匠心

发布时间:2022-08-31     浏览:174

——采油一厂『黄京生站』创新创效聚焦

期次:第8446期

虽说老泵站“毛病”多,可一旦在这儿锻炼过,那可就人人都是把“硬手”。

眼前这台设备存在运行隐患。黄京生说:“别急,我早就给它找好了‘替补队员’,修好的闸门照样用。”

“巧”是黄京生站的管理特色。


从“纸上谈兵”到“手到病除”。

“隔管听音”是黄京生站的绝活儿。

黄京生叫“黄能人”,“清管器”是他的“代表作”。

黄京生带头忙在前头、干在前头,从不当“指挥家”。

“人心齐泰山移”,不到黄京生站你感觉不到如此热烈的氛围。即便是换闸门,员工也都会搭把手儿。


平凡,寓意平常普通;匠心,能工巧匠的心思,亦可引申为一种职业精神。黄京生,采油一厂“黄京生站”站长,一个与油水井打了38年交道的采油工人,凭着对党的忠诚,凭着对石油的热爱,凭着对岗位的敬畏,从没有离开过采油生产一线。苦过、累过、难过,但从没有退缩过,最终收获了以自己名字为小站命名的荣光。

有这样一组数据:自“黄京生站”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项,完成创新攻关课题153项,研制新型适用工具25项,累计创造经济效益2100余万元。

“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这是黄京生经常自我激励的一句话。多年来,黄京生怀揣着对岗位的忠诚,用劳动培育匠心,用智慧提升团队的创造力。时至今日,他还清晰地记得2020年走进人民大会堂的那一刻,尤其是捧起全国劳动模范奖章之时,内心充满了对石油事业的热爱。

井多人少、站龄长、设备旧是采油站最大的困难。

面对困难,黄京生坚信“求人不如求己”。于是,他走上了漫长的创新创效之路。功夫不负有心人,黄京生在油田公司率先利用地热替代燃油加热炉,降低了气体排放污染,改写了燃油加热炉的历史,年节约燃油近2000吨。此后,黄京生又对站内生活区用电进行技术改造,采油站巡井电动车充电用上了太阳能。

好日子是过出来的,而“黄京生站”的好日子是“修”出来的。小到闸门,大到电机,他们几乎做到了“万事不求人”。有细心的员工统计:近5年来,黄京生利用创新工作室这个平台,自制油井盘根1000多个、注水泵密封垫500余个,修保大小电机500余台套,节约成本50余万元。另外,黄京生千方百计延长设备寿命,去年,他维修注水自控仪7台,仅修复自控仪一项,就节约生产成本14万元。

翻开黄京生的工作日志,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站内工作规划和要整改或正在整改的工程项目,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休息日程。“黄站长是‘铁人’,从年初到年尾没有歇脚的工夫。尤其是去年疫情反复期间,他既是‘守门员’又是‘战斗员’,一面守护员工的健康,一面奋战在油水井生产现场。半年下来,站内、站外生产没掉过链子!”员工韩慧娟感慨地说。

(姜浩然 宋常青 刘明 摄影报道)


【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更多阅读>>
+ 加载更多新闻